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南陵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2024-04-05 15:06 来源:南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字体:【  

南陵历史悠久,夏商属扬州,春秋战国为吴、越、楚之地,秦属鄣郡。汉时,南陵称陵阳、春谷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统领陵阳、春谷等十七县。三国时,春谷属东吴,吴主孙权先后命重臣周瑜、周泰、黄盖为春谷长。东晋,成帝咸康末,改春谷县为阳谷县并于湖县(今当涂县),此后又属繁昌县,先后隶宣城郡、襄城郡、庐江郡、淮南郡。南北朝, 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今繁昌芦南)始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撤南陵郡并宣城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南陵县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归宣州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南陵县属江南西道宣城郡, 乾元元年( 758年) 属宣歙观察使宣州, 大顺元年(890年)属宁国军宣州。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南陵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 , 改宁国军, 南陵属宣州, 隶江南路; 天圣八年(1030年),南陵属江南东路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南陵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陵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属江浙行省宁国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南陵属中书省宁国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南陵所属府如故。顺治二年(1645年)南陵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民国时期,南陵县先后历属安徽省、安徽省芜湖道,安徽省第二、九、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2日,南陵县解放,同年5月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年5月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2年2月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1952年8月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年3月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年1月属安徽省宣城地区,1983年6月改属芜湖市管辖。
    历史人文资源:南陵县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皖南土墩古墓群、牯牛山古城池遗址,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陵三国文化和盛唐文化积淀丰富。三国时期周瑜长春谷、黄盖练水军的历史和小乔墓、黄盖墓的故事,家喻户晓。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孟浩然、杜牧等遍游江南,驻足南陵,挥毫赋诗。李白曾三度寓居南陵,遗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诗作26首,并留下寨山摩崖石刻和仙酒坊的美丽传说;诗人杜牧流连南陵青弋江的自然风光,留有《南陵道中》等诗3首,并题有“柳拂庵”三字牌匾。宋至明清,南陵名人辈出,宋代大学士徐勣,为官政绩显赫,辞官返乡后创办元功书院,为南陵县最早书院。明代丁鎡,文武显宦,曾入国子监,参编《永乐大典》。清末徐乃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学者,为弘扬安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其藏书刻书、金石考据及古玩字画收藏,享誉海内。其故居徐家大屋位于县城,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是安徽沿江地区至今尚存的清晚期典型砖木结构类建筑之一。民国时期,文学博士梅光迪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时期,南陵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留有三里土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父子岭何家湾战斗遗址,工山镇八都何苏拓夫烈士墓和“集禧楼”旧址等革命胜迹。抗美援朝期间,南陵李家发在朝鲜壮烈牺牲,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追记李家发同志“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1953年12月,朝鲜授予李家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南陵人民为纪念李家发烈士,将其所在家乡龙泉乡改为家发乡,并建有李家发烈士纪念碑。
    南陵县地处皖南水乡,河网密布,古桥众多,著名的有麒麟桥、玉带桥、马义桥、龙会桥、惠民桥等,具典型的徽派文化建筑特色。南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目连戏》、《十兽灯》、《大王冲佛香加工技艺》、《送春》,第二批公布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项,所包含的门类广泛,有民间习俗、民间时令、民间礼仪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