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文化馆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发布时间:2021-08-16 11:36信息来源: 县文旅体局阅读次数: 字体:【  

2021年8月3日至8月9日,国务院对拟认定的447家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了公示。南陵县文化馆作为“南陵目连戏”项目的保护单位名列其中。

“南陵目连戏”是根植于南陵及其周边地区独特的文化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古老地方戏曲剧种,现存剧目149出,角色有生、旦、外、夫、净、末、丑七类,另有杂、襟等为配从。舞台表演经历了围鼓坐唱到民间草台再到花台、独脚莲花台的漫长发展,在保持七月十五剧演传统的同时,还拓展了春耕、秋收,冬闲时节演出等多元文化空间,灵活表演,与民众生活交融互渗,极具个性。2006年12月,南陵目连戏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多年来,南陵县文化馆一直实际承担着“南陵目连戏”的传承保护工作。近年来,南陵县文化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扎实做好“南陵目连戏”的保护、传承工作。凭借“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景区”“农民丰收节专场演出”“文化消费季演出”“安徽省稀有剧种展演”“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多个展示平台以及“全国目连戏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南陵目连戏”的传承保护中“五个一”目标的实现和“六大工程”的推进,即:恢复一台目连戏演出、出版一套系列文化丛书、建成一座目连戏曲展示馆、培养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搭建一个新媒体传播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已恢复剧目25出,仪规2项和武术技艺表演“盘彩”;出版了1套78万字的《南陵目连戏系列文化丛书》;陆续完成了“南陵目连戏剧本抢救性整理工程”“南陵目连戏复排工程”“南陵目连戏图书版工程”“南陵目连戏展示馆工程”“南陵目连戏民国老艺人传腔学唱及展演工程”“南陵目连戏精品剧目经典曲段打磨及传播交流项目”等工程,切实提升了“南陵目连戏”系统性保护水平,传承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播交流方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受到广大群众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目连戏专家、学者的关注认可。仅2020年10月24日晚在昆山当代昆剧院梁辰鱼剧场的演出全国网络媒体直播,累计点击观看量达3936.9万,抖音播放量累计3亿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6.4亿。

同时,南陵县文化馆还将致力推进南陵目连戏民国老艺人传腔学唱和舞台表演展示的常态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目连文化生态,让这一珍贵非遗“活”得更好,传得更远。

此次南陵县文化馆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将更有助于开展南陵目连戏传承发展工作,也必将推动更多人走近南陵目连戏、了解南陵目连戏,弘扬南陵目连戏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南陵故事,为“强优美富”南陵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