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2022年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10 08:19信息来源: 南陵县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何彬 字体:【  

一直以来,南陵县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实施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皖教体〔2014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更加规范教育管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深化体教融合,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育人水平全面提升。现将我县2022年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体育总体情况

(一)开齐课程确保落实。

全县中小学校树立“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同时加大宣传,通过融媒体、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学校的体育发展,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2022年开学工作检查和教育督查中,未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未开启开足的现象

(二)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推行大课间活动,促进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县把推行大课间活动作为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抓手,做到“三个结合”,即将大课间活动与“两操”、校园集体锻炼以及课后服务相结合。学校层面,更多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开展学校运动会;全县层面,举办中小学生阳光运动会2022年中小学生运动会含啦啦操、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田径等五项内容,历时近一个月,全县1500余名学生参与赛事活动。整个赛事活动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放飞自我的舞台,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体育赛事活动。作为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南陵中学培养的13名运动员2022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共取得145枚奖牌和11个优胜名次,为芜湖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二贡献了核心力量;籍山镇中心小学游泳健儿在芜湖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第一、二、四名各2人次,第三名1人次的骄人成绩;工山镇中心小学于在2022-2023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合肥站)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黄玉珍、江涛和陶敏3位老师获“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

3.加强“一校一品”,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化发展。我县现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6所,芜湖市足球定点学校13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9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其中南陵中学和春谷中学、城东实验学校、籍山镇中心小学、籍山镇大港完全小学等学校先后结成田径和游泳“一条龙”学校。

(三)加强体质健康监测,促进体育锻炼取得实效。

全县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切入口,截止2023年月2月底,我县中小学校已完成2022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并系统上报。根据初步统计,优秀率达到12.41%,优良率达51.89%。

(四)强化体育教师配备,促进师资队伍能力不断提高。

2020县招聘9名体育专职教师,2021年增聘2名体育专职教师,现有(包括民办学校)体育专职体育教师145人,兼职体育教师226人,体育师生比128:1,全县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极大地改善。

(五)加强设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条件逐步改善。

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投入,2022年用于学校体育场所改造、体育设施装备、体育专项经费分别为579.095219.09万元目前全县90.6%的学校拥有塑胶运动场或塑胶跑道;中小学田径场63块,篮球场126块,足球场51块,排球场24块,体育馆12个,学生体质测试室56个。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注重向农村学校倾斜,全县农村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现有足球教师共计33人(专职4人,兼职29人),同时足球社团和课后服务聘请足球教练4人,有效保证足球训练工作的开展;全年参加市级比赛3场,另外,春谷中学、籍山镇中心小学、籍山镇一校和工山镇中心小学报名的2022年芜湖市第三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因疫情停赛,县级开展了第三届全民运动会暨2022年中小学生足球比赛、校级足球联赛等赛事,365名运动员角逐56场次比赛;全县现有足球场51块,其中家发中学和籍山镇中心小学城南校区新建足球场地15000平米,烟墩镇中心小学等改建足球场地5000平米,大大拓展了学生运动场所;籍山镇中心小学方丹青等3位教师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国家级专项培训,有33名专兼职足球教师参加了14次市县级培训;围绕足球场地改建、培训、参加赛事等工作,全年经费投入共计84.45万元;现有6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3所芜湖市足球定点学校积极融入“满天星”训练营开展的训练和赛事活动,有效带动全县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和运动水平不断提升。

三、学校体育场所开放情况

2022年,64所学校中,无体育场学校6(新胜、先进、葛林、大浦、丫山、绿林)家发中学和籍山镇中心初中共用一个体育场,民办学校5(萃英园中学和开元外国语学校共用一个体育场),运动场面积太小、地理位置偏离主生活区无开放意义的学校16所,具备开放条件或改造后具备开放条件开放意义的学校35所。现已开放南陵中学等6所学校体育场所,本年度末将完成城东实验学校等13所学校体育场所“一场两门”改造和开放任务,为方便民众体育锻炼提供公益资源。

四、成效与经验

(一)加强师资培养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2022,我县多举措着力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一是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指导;二是充分发挥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三是主动走出去,与长三角优秀学校对接,拓展视野,更新理念。2022年全县对体育教师培训达300余人次。

(二)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是检验体育课程的有效途径。我县多年来一直坚持阳光运动,2022年调整为乒乓球、足球、田径、啦啦操、羽毛球五项赛事,既为全县学生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更对全县体育有效检验。

(三)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稳步提升是学校体育坚持的长期目标。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应该是辖区内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稳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势必促进智育、美育等能力提升。2022我县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也势必推动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存在问题与分析

我县学校体育工作在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

(一)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社会、家长也知道体育健康的重要性,但受升学、就业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更多人更多时候在思想潜意识里,将体艺课程的重要性让位于文化课教学,文化课成绩被视为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普遍停留在较低阶段,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氨围还需不断营造。

(二)学校体育发展城乡不平衡相对突出。由于城镇化迅速发展,乡村学校规模急剧萎缩,体育设施、器材以及教师配备难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课正常开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没有室内体育场馆,学生体育课极易受到天气影响,体育课被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课后服务的体艺内容也不易得到保证。

、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资源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设施保障和器材补充机制。新建学校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套规划运动场地,做到同步规划、同步交付、同步使用,严禁出现学校体育运动设施未按规划落实到位的现象。持续推进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异。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标准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执教能力,探索引进高水平运动员服务学校竞技体育和课后服务的教学模式。

(二)进一步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开齐开足体艺课程,保障“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不断丰富课后服务中“悦动”越乐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围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基本教育目标,探索实施一体化教学,加强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和传校“一条龙”建设,拓宽向高中体育特色学校输送通道,为学生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升学渠道;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针对当下青少年缺少运动、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教育、体育、卫健等部门要加强联动,调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级力量,利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俱乐部、公园等各类场所,让孩子们动起来,研究、推行、落实青少年体育健康干预方法,有效干预并减少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等突出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体育工作督导考核。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对相关部门考核评估内容。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日常督导和考核评价,严格落实体育课时刚性需求,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

(四)进一步营造关注体育教育氛围。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加大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推出体育工作突出的学校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教育教学规律宣传,引导社会、家庭、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长观和人才观,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重视和参与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

 

 

 

                        2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