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陵县2023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4 10:38信息来源: 芜湖市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阅读次数:编辑:姚云 字体:【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任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202310月我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年度县域范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信访案件和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今年以来,县委、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增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创新提出“1861”总体发展战略,突出绿色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将两山实践创新行动计划作为美好南陵建设十大行动计划之一。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常态化深入生态环境问题现场推动整改,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议题,布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渐显。

(二)聚力蓝天公益行动

持续深入开展南陵县蓝天公益专项整治行动,印发《关于持续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南陵县2023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南陵县2023年蓝天公益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先后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议4次,共计对全县285户餐饮门店、121家涉气工业企业、100余辆柴油货车、25个在建工地、14个加油站及11家汽车维修点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累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64并按期完成整改,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2023全县PM2.5平均浓度3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83.5%,今年累计获得市级生态补偿资金100万元。依托省大气项目资金,启动南陵县小乔路小微餐饮整治示范一条街整治项目,对餐饮企业实行油烟电脑端+移动端实时监控,督促商户正确使用净化设施,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三)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

扎实推进河流水域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重点流域水域环境质量。持续强化国省市控考核断面环境监管,每月对监测站点上下游开展巡查监测,境内6个国省市控考核断面未出现预警通报情况,全部稳定达标,累计获得生态补偿金300万元。围绕漳河水质稳步达标、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谋划入库项目4个,总投资9000万元,争取上级环保资金3000万元。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投资791万元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县域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在各镇河流交汇断面新建7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将漳河干、支流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情况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持续改善重点跨界河流水质。

(四)强化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

督导全县产废单位完成2023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常态化开展危废帮扶检查,助推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完成芜职院智能物流产业学院项目、快递文化创意基地项目、奚滩医院项目等三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督促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隐患排查、自行监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南陵县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完成状况调查专家评审。对全县尾矿库集中区地下水开展监督性监测,不断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年初列入年度计划的2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个行政村环境整治、2个镇政府驻地污水提质增效、4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按期完成。

(五)压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认真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按季度组织拍摄县级生态环境警示片,健全完善排查整改,再排查再整改的闭环管理链条,及时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同步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月度暗访机制,四不两直对全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办公,确保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今年以来,县级自查发现交办问题共计168件,数量位列全市各县区首位;信访件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达100%,有效解决群众环境诉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六)开展生态领域探索

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为抓手,确立五链三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纲领,推动形成点绿成金、化青为银两山转化实践样本。同时持续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首个生态日等重要时点,以两山展示馆为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保护宣传活动,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南陵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源头控制,把好项目准入关,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具体举措》,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落实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对违法违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加强煤炭消费源头控制,新、改、扩建用煤项目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深入落实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优化环评审批,助力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三线一单,强化在重大项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方面应用,做实生态环境准入引导,着力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精准服务重点项目环评办理。加强重大项目环评服务,采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跟踪指导等方式推进项目实施,加快项目落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绿色发展思想厚植不深少数镇和部门还没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工作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尤其在生态和发展方面作选择时,存在打折扣、有迁就现象。如,散乱污企业整治过程中,少数镇主动作为不够,存在不诉不管、不推不动现象,造成散乱污企业清而不绝。按照省环委办要求,各地应该在2020年底前将散乱污企业清理到位,但在近两年的检查中又发现多家散乱污企业。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波动。截至12,全县PM2.5年平均浓度为32.2ug/m3,但空气优良率仅为83.5%,比去年同期下降,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不增反降。漳河和平陡门、马港陡门水质不稳定,均出现月度超标情况。开发区主园区存在污水管网破损、混接问题,雨天时园区污水处理厂清水进、清水出,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污水处理厂门前沉井溢流自然水体,对下游漳河水质产生影响。

三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力。全年累计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41件,整改验收销号仅有38%,整改工作推进力度不强。部分问题再次被上级通报,省级警示片通报烟墩镇集镇区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设施空转,附近地表水黑臭问题;市级警示片通报县市桥河整治返黑返臭;市环委办暗访发现县开发区某企业污水直排,被纳入市级警示片。同时市级预督查发现的问题,属地和行业部门多次排查、检查都未能发现问题,整改责任压得不实,行业监管未形成有效合力。

四是乡镇驻地及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短板。全县乡镇驻地建有污水处理厂站合计7座,日处理能力13610吨,但进水量和进水浓度双低,个别处理站从建成起就没有发挥处理能力。全县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总计95个,20吨以上51个,日处理能力4127吨,普遍存在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严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缺乏统筹,少数农村黑臭水体已治理完成,但仍存在潜在污染源,有返黑返臭风险。

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南陵县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动落后的工业炉窑、锅炉淘汰。推动开发区探索开展低碳产业园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禁止新建燃煤锅炉项目,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区域,原则上不再新增生物质锅炉,推动落实双碳总控要求。立足南陵国土规划分区和用途管控要求,将双碳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持续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巩固去产能成果。依法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散乱污的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无废城乡建设、城市矿山资源挖掘为抓手,全面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处置无害化精细化管理

二是进一步强化水气土减污治理。持续严格落实大气污染五控措施,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区管控、散煤等高污染燃料综合治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等重大专项行动,加强细颗粒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源精准监控网格化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我县全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系统推进漳河流域生态修复,逐步改善断面水质。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为核心,按照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保安全的思路,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日常监督管理。

三是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通过县域多部门协同的环境行政治理机制,解决传统生态环境治理行政执法碎片化、片面化缺陷,全面提升环境综合治理效率。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测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逐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联合执法机制,打造大环保的联合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健全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督平台,加强对易反弹项目的日常监管,努力打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

四是进一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上级交办问题整改为重点,统筹县级自查问题一体整改,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转化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主动发现问题和被动发现问题区别对待,完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闭环机制,持续按照季度拍摄县级警示片,形成震慑,督促整改。全面梳理县域各行业群众反映强烈、可能会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引发舆情关注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切实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转化。全面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加快工业领域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的全流程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美丽经济、数字经济,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政策机制保障。加大对绿色低碳投资项目财税政策支持,探索更加科学灵活的财税、绿色金融、技术等管理机制。结合南陵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接续实施乡约南陵·百村千舍旅游民宿品牌建设工程,打造霭里、板石岭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皖南旅游民宿产品和民宿品牌,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