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精神,在南陵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注重突出民生重点,立足实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我县已初步建成以南陵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以许镇镇中心小学和工山镇中心小学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辐射点,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为基础的特教体系。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入园随班就读,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大力推进残普、健残融合,全面提升我县教育质量。现将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
(一)常规工作必须做。每学年两学期,县教育局下发通知部署学校开学两周后,对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开展核查,学校对照学籍逐一核对返校情况,对未返校学生要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确认原因,建立详细工作台账,准确掌握贫困户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县(区域)外就读学生等重点人群的摸底、核实情况。
(二)督查工作专业做。县教育局成立残疾学生专项督查工作组,组织力量进行残疾学生入学情况排查工作。一是督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残疾儿童入学情况信息核查情况;二是督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开展情况。
(三)协查工作长期做。县教育局主动与县残联联系,协调各镇人民政府,通过当地村(社区)委会和相关学校摸清未入学适龄残疾少儿数量、家庭住址等信息,并将本地未入学适龄残疾少儿数据表与“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认真比对,保障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入籍入校。
(四)重点工作用心做。做好适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加强对贫困户、边缘户残疾学生的就学保障,各学校对贫困户、边缘户家庭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持续采取送教上门方式解决就学困难。各校制定送教工作方案,建立送教工作台账,根据“一人一案”原则制定个性化的送教方案,明确送教课程计划和送教内容,确定送教时间、地点、课表、人员安排等具体措施,原则上一周不少于一次。对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给予生活关爱、学习帮助和心理辅导等相关措施,让残疾学生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温暖。
二、工作成效
2023年秋季学期,我县242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全安置到位。安置情况具体是特殊教育学校43人,随班就读130人,送教上门49人,其他情况(康复中心治疗或休学)15人,延缓入学5人,安置率达97.93%。
我县已独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建成9个教学教室、5个功能室及1个资源中心。南陵县特殊教育学校自2020年8月设立以来,招生及运行情况平稳有序。目前学校开设4个班级,招收37名适龄残疾儿童并纳入学籍管理。已初步建成以南陵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依托,以许镇镇中心小学和工山镇中心小学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辐射点的特教体系。
我县大力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切实保障残疾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权。2023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有17人,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有13人。
我县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目前,我县残疾学生在幼儿园就读19人。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1.专项资金投入有待加强。县级特殊教育正常经费均能拨付到位,但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特殊教育基础教学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短板,影响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2.专业师资培养滞后。特殊教育专业师资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尚未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
3.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合作机制,影响了特殊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4.融合教育开展难。目前,融合教育高效的统筹管理和运行机制并不畅通,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动力明显不足,资源教师、资源教室数量、质量达不到要求。对于普通学校教师而言,他们缺乏从事融合教育的动机,加上专业指导不够,有效开展融合教育难度较大。
四、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出台系列政策和规定,加大对特殊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保障,以此激活参与特殊教育事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特殊教育有声有色开展。
2.加大保障力度。一是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统筹县残联等部门设立残疾儿童教育专项经费,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辅具、特殊规格书籍等物资,保障残疾儿童日常教育康复工作运转。二是加大师资保障,按照标准足额配备编制内教师,同时加大教学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硬件、软件品质。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一是高等师范院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向特殊学校输送专业教师,提高特殊教育师资质量;二是为普通学校招聘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组织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特殊教育技能,为普通学校增设特殊班和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提供更好服务;三是制定具体激励措施,切实提高特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
5.加大融合深度。一是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成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筹管理融合教育日常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运行制度,实现融合教育发展的规范化。二是加强特殊教育学生在普通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提供更多的融合机会和条件,促进更多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三是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有效衔接,支持职业教育学校开设适应残疾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为残疾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提供保障。
202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