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整改解决百姓“家门口”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百姓“家门口”环保问题,南陵县按照“动态管理、分类治理、分期推进、长效管护”的总体思路,从“查、治、管”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现场调研、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议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加强问题排查及清单编制。组织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排查、南陵县黑臭水体排查,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各镇形成检查组,通过资料收集、现场检查等方式,编制问题清单。同时鼓励村民监督并提供排查线索,向社会公示农村污水问题举报投诉电话。此次排查共发现上报问题分别制定“一站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措施、进度安排和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实施分类治理。
1. 控源截污类,加强农村污水纳管监管。如籍山镇九连回迁小区点位对周边居民用水、排水情况进行上门摸排,发现部分居民私接洗衣机等下水管道到雨水管网,造成污水未能全部收集至治污设施处理。镇政府一方面扩大管网收集,限制污染物排放至雨水管网或周边自然水体,将农村居民污水尽纳处理;一方面扩大污水设施容纳量,确保治污效果达标。
2. 清淤疏浚,清除污水管道的淤泥、杂草等杂物。如家发镇峒山阮点位、工山镇工山坊对破损管网进行修复更新,保持污水管网运行畅通,提高设施处理能力、避免污水外渗。
3. 处理设施、生态池修复。如工山镇桂镇街道点位在水体周围建立200平方米左右生态湿地,增加植被种植,引进水生生物,提高污水净化效果和能力。家发镇龙山村点位前期一直处于设备损坏停用状态,县政府投资8万元排查管网情况、整体更换一体化设备,目前重新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南陵县问题点位基本完成施工阶段,后期将持续加大整改力度,高质量完成农村污水问题整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解决百姓“家门口”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