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4-10-10 08:56信息来源: 南陵县水务局阅读次数:编辑:县水务局 字体:【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决策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实施国家水网。20215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20211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202110月,安徽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开展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启动水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落实水利部和安徽省水利厅、芜湖市水务局关于水网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快构建南陵水网,对高质量推进南陵水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南陵水网的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起草依据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安徽省政府批复的《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芜湖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为支撑省、市级水网建设和指导县区水网建设,更多融入国家和安徽各级水网工程体系,南陵县水务局组织编制《南陵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叠加效应集中释放,有利于南陵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水利作为基础支撑和兜底保障迫切要求处理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从南陵实际出发,建设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智慧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南陵水网,是南陵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要求。

是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要求筑牢洪涝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南陵县是芜湖市域南部副城,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潜在洪灾风险损失逐步加大,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流域现状防洪体系及防洪工程布局,加快构建南陵水网,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确保流域防洪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要求筑牢洪涝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南陵县雨量丰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洪水调蓄和利用能力较弱,供水水源单一,在20192022年干旱时,在麻阳河、七星河、峨岭河以及水库取水的水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水源紧张的局面,供水保证率偏低,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滞后,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资福河缺乏控制性工程,河道缺乏蓄水能力,干旱年份上游来水不足,影响区域灌溉供水安全。在节约用水方面,节水减排意识仍有待提升,节水工程体系依然薄弱,部分灌溉节水工程老化失修,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非常规水源利用明显不足。基于省、市水网工程布局加快构建南陵水网,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对于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美化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南陵县河段采砂、河床裸露、堤岸坍塌及岸边植被破碎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水利设施建设年份较早,在生态方面考虑不足,不同程度切断了河湖水系的联系,削弱了江河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势不容忽视,人类活动多,耕作强度大,对上游地区山丘区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下游平原圩区水系缺乏整治,局部淤塞严重,生物多样性较低,水生态系统脆弱;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剧了植被破坏,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滑坡、塌方、崩岗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南陵生态水网提出了新要求。

是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更有力推进南陵智慧水务建设的必然要求。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南陵县必须牢牢把握住数字变革的战略机遇,强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按照“数字化、智慧化”的要求,围绕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河湖管理、行业监督管理等主要领域,开展水利监测体系建设、水利信息网络建设、水旱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和涉水业务智能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构筑南陵水网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起草部门去外地学习情况

未组织外地学习。

(二)起草初稿

根据安徽省水利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南陵县水务局立即组织起草工作。20243月完成《规划》送审稿,2024418日通过芜湖市水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三)在行政机关内部征求意见

20245月征求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体育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各乡镇意见。

(四)向社会征求意见

2024819向社会征求意见

(五)提交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

无需办理。

(六)提交政府常务会审议

在综合各方意见对文件进行修改、调整,2024826提交南陵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审通过。

四、工作目标 

规划至2035年,建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相协调、与南陵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相匹配的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高水平供水保障体系,高品质生态河湖体系,高效能智慧水务体系,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南陵县水网规划主要指标表

指标类型

指标

2020

2025

2035

指标属性

水网综合指标

1

县级水网工程覆盖度(%

/

80

90

预期性

2

县级水网水流调配率(%

75

80

95

预期性

防洪排涝

3

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

80

85

90

预期性

4

大中型水闸安全达标率

80

92

95

预期性

水资源配置

5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2.645

2.92

/

约束性

6

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

/

11

/

约束性

7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451

0.59

0.62

预期性

8

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

90

90

95

预期性

水生态环境

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约束性

10

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证率(%

-

92

95

约束性

11

水土流失治理率(%

-

92

95

预期性

12

新建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孪生覆盖率(%)

-

70

95

预期性

13

重点流域数字孪生覆盖率(%)

-

80

90

预期性

五、主要内容

以河湖水系、水库、水利工程枢纽为基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合理布局引排通道,优化两纵两横为纲,九水众支为目、五枢百点为结”的南陵县“纲、目、结”水网总体布局,建强主骨架、畅通大动脉,构筑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充分发挥“两纵两横保安,江河互济为源双廊多点护水,数字赋能提效的水网功能作用,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两纵两横保安。以“两纵”——青弋江、漳河、“两横”——资福河、青安江4条县域内最大的防洪功能河道为重点,实施以青弋江、漳河、资福河及为主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江河互济为源。按照“利用青弋、挖掘漳河、依托长江、多源供水”和“青水西引、江水南下、分类配水、优水优用”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科学调配的思路,合理配置本地水源、青弋江水源和长江水源,在充分挖掘节水供水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柏山渠引水工程、麒麟水厂改造扩建、青安江水厂建设工程等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构建南陵县“统一调配、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积极构建南陵县水源保障体系和供水工程布局,不断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双廊多点护水。以青弋江、漳河为生态绿廊,重点推进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依托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维护河道水生态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奎湖、池湖等湖泊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区域水系连通,构建人水和谐相融的南陵县生态河湖网。

——数字赋能提效。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现代化建设。建设柏山渠数字灌区,推进南陵县供水信息化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加快建成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提升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管理效能。

六、创新举措 

(一)构建南陵水网总体布局

以河湖水系、水库、水利工程枢纽为基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合理布局引排通道,优化“两纵两横为纲,九水众支为目、五枢百点为结”的南陵县“纲、目、结”水网总体布局,建强主骨架、畅通大动脉,构筑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充分发挥“两纵两横保安,江河互济为源,双廊多点护水,数字赋能提效”的水网功能作用,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提出水网建设4项重大行动及10项重大工程

围绕水网规划建设总体目标与阶段安排,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行动、节水供水能力提升行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水网运管水平提升行动四项重大行动,选取具有综合效益的控制性枢纽工程及规模较大、效益突出的单一性工程作为水网建设的重大工程,进行重点谋划、加快推进。结合本次规划的实际情况,选取10项重大工程,明确南陵县水网发展任务。

七、保障措施 

(一)规划约束,强化政策保障

确定南陵县水网规划的指导性地位,保障水网规划目标和实施内容的顺利实现。加大体制改革与创新力度,抓紧制定和出台规划实施开展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从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和倾斜的经济政策,制定规划建设项目的快车道审批程序。

(二)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分工

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以问题、需求和效用为导向抓好水利工作。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明确有关职责分工,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详细计划,全面落实规划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具体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完善制度,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要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加大水利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力度,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完善水网建设的考核制度和部门协作制度,建立多元多层次的考核机制。三是加大部门协作,建立水网建设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和协作责任制度。四是要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审批质量。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切实加大地方债券用于水利建设的比例。坚持多渠道筹措落实水利建设资金,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合理利用各类优惠贷款,鼓励社会资本以参股控股、委托运营、整合改制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建设。

(五)科技引领,夯实科技支撑

注重科技引领,加强实用水利技术推广和高新技术应用,推动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深度融合。并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强化水网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涉水生态空间管控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含量。多方开辟渠道,逐步建立稳定的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六)人才支撑,强化队伍建设

健全水利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全国高素质人才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重公平、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基层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干部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加快中青年水利科技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七)广泛宣传,鼓励公众参

组织社会公众参与,民主决策,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同时健全和完善水网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涉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保护等政策和公共宣传平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相关保护政策解读,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鼓励公众监督、举报违反保护制度的行为,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保护工作。

八、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南陵县水务局+规划建管股

解读人:董成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53-6826719

    电子邮箱:1741835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