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

发布时间:2019-04-17 15:21信息来源: 南陵县工山镇阅读次数: 字体:【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提高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统筹指导综合管廊建设,依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等相关规定,编制《南陵县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2016-2030年)》。

第二条 规划范围

南陵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北至铜南宣高速、东至205国道、西至滁黄高速、南至京福高铁及县界,规划范围面积约为163.5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第二章 规划依据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

2、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3)《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发改办[2015]755号;

5)《城市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

6)《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

7)《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2015]70号)。

3、规范标准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1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5)《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2006);

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

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

4、相关规划

1)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

2)南陵城区各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3)南陵县域供水专项规划(20122030年);

4)南陵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32030年);

5)南陵县城市天然气专项规划(20122030年);

6)南陵县城区供电专项规划(20142030年);

7)地下管线测绘资料;

8)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三章 规划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五条 规划必要性

1、消除城市“拉链马路”,保障交通通畅的需要。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要。

3、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营的需要。

4、城市环境建设的需要。

5、集约节约土地资源的需要。

第六条 规划可行性

1、综合管廊的建设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国内,多个城市规划、建设了综合管廊,在20154月批复的10个试点城市带动下,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加快推进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2017年,南陵县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600美元,已初步具备建设综合管廊的经济条件。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规模

第七条 规划目标

结合南陵县城发展,构建体系完善、层次分明、科学、先进、适宜、安全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体系,逐步完善各片区综合管廊系统,将其连接成为有机整体,逐步建设一个覆盖城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地下综合管廊网络,为市政管线的有序实施和安全运行提供保证,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为南陵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第八条 规划原则

在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总体方针,实现统筹建设、提高效益、节约空间。

1、统筹兼顾、近远结合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兼顾城市新区和建成区,构建管廊系统,并统筹兼顾地下空间、道路系统、市政专业管线等。根据各区域发展情况,合理安排管廊建设时序,预留远期发展空间,落实近期可实施项目,并做好近远期衔接。

2、明确重点、主次分明

结合上位规划,重点构建干、支线管廊骨干网架;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开发建设等提出各片区的管廊系统规划。

3、安全适用、便于管理

具体分析国内外综合管廊运行情况,结合南陵县实际情况,从提升城市防灾能力和综合承载力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入廊管线种类,同时为便于后期运营管理,提出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

4、节约空间、经济合理

综合管廊布局应充分考虑其最大辐射范围,节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断面选型在满足维修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应力求紧凑,以充分体现经济合理。

第九条 规划规模

南陵县城区综合管廊系统总长度25.52千米,其中干线管廊长度6.02千米,支线管廊长度13.57千米,缆线管廊长度5.93千米。综合管廊可结合城市旧城改造、道路改造、管线扩容等契机,适时调整建设规模,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建设区域

第十条 建设区域

本次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宜在CZ--1CZ--3CD--1CD--2单元内进行选择。

第六章 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第十一条 布局思路

综合管廊为“百年大计”,考虑南陵城区大部分已基本建成,从市政管线大系统出发,以市政设施“源”和“需求”为核心要素,并根据建设区域内道路现状以及未来道路改造、新建情况,可以确定南陵城区管廊体系由“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线缆管廊”三级构成。

第十二条 干线综合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主要布局在路下具有主干管线的道路上,形成“一横一纵”,“一横”为周瑜大道干线综合管廊,“一纵”为弋江大道干线综合管廊。干线综合管廊长度约6.02千米。

第十三条 支线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主要布局在联系城东片区和城中片区的主干道路上,形成“两横两纵”,“两横”分别为太白大道支线综合管廊、籍山大道支线综合管廊,“两纵”分别为惠民路支线综合管廊、秋浦大道支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长度约为13.57千米。

第十四条 缆线管廊

缆线管廊主要布局在老城区、架空杆线密集区域。分别为陵阳路缆线管廊、环城北路缆线管廊、利民路缆线管廊、春谷路缆线管廊。缆线管廊长度约为5.93千米。

第十五条 监控中心

规划结合南陵县城规划展示馆、太白大道市桥河街头绿地各设置一处监控中心,一用一备。

第十六条 重要节点

本次规划管廊需穿越河道,穿越河道可采用顶管或盾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