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陵县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03 11:12信息来源: 南陵县人民政府阅读次数:编辑:南陵县政务信息中心 字体:【  

大浦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单位,驻陵各单位:

《南陵县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已经县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4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陵县应急物资保障规划

2021-2025

 

   

 

为指导十四五时期我县应急物资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芜湖市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事业相关文件要求,编制全县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本规划是《南陵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的专项规划。

本规划所称应急物资,是指有效应对处置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所必需的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和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其中,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包括森林防灭火物资、防汛抗旱物资、地震应急救灾物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综合性消防救援应急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是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参与抢险救援所需的应急保障物资;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物资是指用于受灾群众救助安置的生活类救灾物资。

一、现状与形势

(一)应急物资保障现状

1.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印发《南陵县县级救灾物资计划调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专项预案,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优化各级分级物资保障机制,健全了跨部门合作机制,构建应急物资定期储备和灾时紧急采购等工作机制。

2.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初具规模。建设县、镇、村(社区)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储备类型,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和资源统筹利用水平。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县级防汛抗旱物资仓库(面积约1800平方)和救灾物资仓库(面积约2000平方)共计2座,镇级防汛抗旱和救灾物资仓库共计17座。

3.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日渐丰富。全县物资储备库()品种包含棉被、棉被褥、大衣、毛巾被、空调被、棉衣裤、绒衣裤、毛毯、口罩、棉帐篷、单帐篷、硬折叠床、软折叠床、防潮垫、应急包、照明设施、发电机、净水设备等救援物资及其他安置物资。

4.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日益完备。根据灾害风险形势,未雨绸缪做好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进一步梳理掌握本地区应急物资储备底数,持续推进实物储备+协议储备模式,探索建立产能储备模式,努力满足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峰值需求。

5.应急物资调运能力稳步提升。探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的调运管理,推动建立了多部门协同、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应急救灾期间开通运输绿色通道,提高了应急物资保障效能。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1.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产生新问题。十四五时期,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高发态势仍将持续,防灾减灾救灾形势仍然严峻,在全球气候异常多变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各类自然灾害易发高发,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风险增加。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对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受灾群众对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应急物资数量品种、应急物资使用质量、应急物资保障时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3.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我省也正加快推进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我市正步入面临承担诸多战略任务的叠加效应期,有利于南陵县在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推进区域合作中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高质量发展为时代主题,以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以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为主攻方向,为强化应急物资采购供应、综合储备、集中调度为重要抓手,着力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我县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坚持各级党委在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的协同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局面。

2.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应急物资保障以县里统筹,各级相关部门承担主体责任,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县里统筹指导和支持作用,协助全域重特大突发事件快速应对处置。

3.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建立政府集中管理的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打破部门、区域、政企壁垒,统一仓储管理,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拨、统一配送,确保应急物资调运快捷高效。

4.平时服务,灾时应急。在保障应急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扩大应急物资使用范围,提高应急物资的平时轮换和服务效率。应急使用期间,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保障相关工作机制,确保关键时候应急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5.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立足需求、服务应急,把储备和采购等环节统一起来,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机制,开展常态化统筹管理和动态监控,综合运用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多种储备方式,提高应急物资使用效率,提升应急物资储备效能。

(三)建设目标

2025年,建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布局合理、多元协同、反应迅速、智能高效的全过程多层次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从体制机制、储备调配、社会协同、科技支撑等方面,补齐短板、堵住漏洞、强化弱项,推进县镇能够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预期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内容

1

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

应对1起重大火灾

2

汛抗旱物资

可同时满足2个乡镇发生洪水、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物资保障

3

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物资

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后于8小时内运抵灾

4

生活类救灾物资

可保障6000人口安置

1.管理体制机制和整体智治水平明显优化。健全分级分类、责权明晰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健全科学规范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和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应急物资保障格局。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完备。建立健全村(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储备品种、规模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新增加冲锋舟、LED全方位移动工作灯、多功能移动照明系统、无人遥控艇、潜水电泵等防汛设备。所有乡镇均要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并建立协议储备。鼓励村(社区)级结合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根据实际需要储备必要应急物资并建立协议储备机制。建立县、镇储备相互补充、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相互结合、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互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3.物资调配更加有序高效。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统一指挥、资源共享、调度灵活、配送快捷的应急物资快速调配体系,建成全链条、一体化、标准化、多方协同的应急物流网络,最后一公里物资分发精准性和时效性显著提高。

4.社会协同能力普遍提升。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物资保障,大力倡导家庭层面应急物资储备,社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快速提升,社会力量物资捐赠平台高效运行,营造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5.科技支撑水平显著提高。推广使用应急管理部开发的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深入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应急物资全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信息共享、决策支持能力全面提高。

6.通过多种手段,评估应急物资需求,优化应急物资布局,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一是根据前期应急资源普查结果,结合南陵实际,评估和优化应急物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物资、装备、专家、救援队伍、仓储和运输等各种应急资源需求,优化应急资源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应急物资潜能,保一方平安;二是开展与应急物资和保障相关的应急演练,评估、检验和优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三是厘清县域各行业、地区的应急物资能力,并与芜湖市和周边县建立应急物资共享机制,签订应急物资互助协议,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

1.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物资保障预案和紧急调运预案,严格落实市级层面重特大灾害事故物资保障工作流程,建立预案演练和考评机制。学习响应上级部门应急物资分类、生产、采购、储备、装卸、运输、配送、征用、回收和报废等领域的标准要求。

2.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完善跨部门的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协调体制,统一协调全县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体制,整合优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的物资保障管理机制。理顺各级物资保障部门和物资管理单位的机构设置和职责范围,保证各级与上级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相匹配。

3.优化各级分级物资保障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全区的物资保障分级响应机制,落实南陵县应急物资分级储备主体责任。参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建立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跨区域协同保障机制,理顺应急物资互助和结算流程,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开展试点探索。

4.健全应急物资保障跨部门、跨区域合作机制。健全应急管理、发展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财政、经信、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应急物资保障军民融合,构建储备需求衔接、仓储资源共享、联合保障协同的融合储备模式。完善健全应急物资需求计划、储备管理、保养维护、协调调度、运输保障、补充更新、回收报废等工作机制。与芜湖市和周边城市、区县签订互助协议,建立应急物资合作和共享机制

(二)提升应急物资实物储备能力

1.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库布局。充分利用全县符合存储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物资、防汛抗旱抢险救援保障物资条件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储资源,优化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防汛抗旱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储备库的空间布局,实现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全覆盖。结合本地区灾害事故特点,优化所属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县级备灾中心物资储备库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区灾害事故特点,加快推进基层备灾建设,加强交通不便或灾害事故风险等级高的地区应急物资储备。重点保障人口密集区域和灾害事故高风险区域,适当向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倾斜。

2.拓展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研究确定适合实物储备的应急物资目录,以有效应对灾害事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分灾种、分层级、分区域开展有关物资的规模需求研究,合理拓展各级有关物资的储备品种和规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更新完善,适时引进新技术装备、新材料物资的储备。修改完善有关应急物资采购技术规格和参数。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会商有关单位,根据库存物资调用情况,确定应急物资采购需求,配合完成采购任务。

3.提升应急物资协议储备能力。进一步发挥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密切部门配合,明确分工职能,结合各地实际和受灾群众需求,关注市场行情动态,适时调整协议储备品种数量,保障协议储备经费支出,加强协议储备管理,切实提升应急物资协议储备能力,确保救灾应急物资储得好、调得出、供得上。

4.推广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研究建立社会化应急物资协同储备政策,研究制定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等主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并根据需要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储备信息纳入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

5.建立健全捐赠物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捐赠、征用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救灾捐赠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社会捐赠动员导向和对口捐赠、援助机制,提高灾区应急物资需求信息采集与发布能力,引导捐赠物资点对点供需匹配,建立健全援助提供和接收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常用物资共用共享共管,补齐高技术、特种专用应急物资的储备短板。

(三)提高应急物资产能保障能力

1.编制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名录。依托芜湖市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名录编制积极发掘引导全县优秀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合法合规进入政策采购目录,县区级政府相关部门实施应急采购提供参考,为各地应急物资紧急采购等大灾产能需要提供切实保障。

2.提升应急物资科技创新水平。积极引入建设应急物资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应急产业科技发展。加强与重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具备产学研优势单位的联系,深化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合作,研发一批质量优良、简易快捷、方便使用、适应需求的高科技新产品,推动应急物资智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

(四)强化应急物资调配能力

1.提高应急物资运送能力。探索建立大型物流和仓储企业参与机制,促进政府和社会物流以及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加强应急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跨区域通行和优先保障机制,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紧急运输联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快速运输。大力推动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的集装单元化发展。

2.创新应急物资发放模式。制定和完善应急物资发放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应急物资发放的社会动员机制。特殊环境下可探索使用无人机等高技术配送方式,鼓励物流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应急物资最后一公里发放。优化应急物资分发监管模式,健全应急物资保养、维护、轮换、回收、报废和补充机制。

(五)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

1.推进应急物资保障数据整合。依托芜湖市相关信息化平台,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应急物资信息共享,明确数据共享内容和规则。视情开展应急物资保障数据资源建设,统一应急物资需求、调拨、运输和发放等信息的标准化表达形式,促进多主体、多层级、全流程的信息互联互通,并对医疗卫生等其他类型应急物资预留信息扩充空间和接口。

2.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决策支撑能力。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应急物资管理的全程留痕、监督追溯和动态掌控。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确分析物资需求,优化供应途径,提高供需匹配度,为应急物资保障决策提供快速、科学、精确和可视化技术服务。

3.提升应急物资保障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推进物资储备库、配送中心等存储场地的网络化、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建设,提升应急物资存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监控水平。着眼智慧化物联网建设,为储备物资配备信息化标签,为车辆等运输工具配备定位装置,为分发站点配备物资识别设备。

四、重点工程

全县备灾中心建设。推动综合物资准备仓库、南陵县备灾中心信息化建打造具备综合管理、物资储备、专业堆场、生产辅助、检验检测等基础功能和演练培训拓展功能的备灾中心。建设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信息资源库,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汇聚县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直观展示风险普查结果、重点区域感知监测信息等。为灾后救援力量、救援物资调度等救援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综合物资准备仓库

需建设日常办公管理用房,满足基本管理功能。同时建设超2000平方米的智慧物资储备库,重点储备综合生活类、防汛抗旱类、森林防火类、粮种等应急物资,满足南陵县应急相关物资供给。此外,配套建设有物资储备、专业堆场等功能空间,以及演练培训场所、会议培训办公用房。同时结合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优化整合分散在南陵县有关部门(单位)的应急物资管理职能,统一调度统筹应急救援物资分拨、储备等,构建完善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机制。加强部门工作协同,及时处置应急物资保障中的重大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议事协调机构。

(二)拓宽资金渠道

引导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应急物资建设、运行维护和轮换更新等工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在金融、税收、产业等方面扶持力度。

(三)强化队伍支撑

推进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专业,抓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推进专业化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等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应急物资、设备系统的操作能力。建立供应、仓储、运输等重要环节的应急联络人机制。

(四)抓好监督评估

完善目标评价与过程监测相结合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将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管理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畴,对规划进展情况实施常态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考核办法,适时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对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进行环节检验、能力评估,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附件:南陵县十四五建议物资储备品种表


附件

南陵县十四五建议物资储备品种表

序号

类别

品种

建议储备方式

1

林草原防火物备库

无人机、应急车、高压水泵、防护服、灭火弹、灭火机、铁扫把、镰刀、油锯、SLM80发射器、80型灭火弹、丸中割灌机、手电动水枪、二号扑火工具、风机、防火靴、防火手套、高压细水雾、移动蓄水池、森林消防服、强光手电筒、小喇叭、全方位移动工作灯、LED轻便移动灯、微型防爆电筒、全方位自动泛光工作灯、语音播报器、背负式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呼吸空气压缩机、单兵装备(水壶、挎包、护目镜)、喷雾器

实物储备

2

汛抗旱物备库

应急排水车、无人机、麻袋、编织袋、编织布、无纺布、铅丝、竹篱笆、冲锋舟、砂石、水域救援专用救生衣、救生抛投器、救援桨板、动力浮桥、水下侧扫声纳、便携式流速仪、水质检测仪、漏电检测仪、绳索救援套装、锚固装备套装、定位浮标、水下液压(电动)破拆工作组、绝缘杆、救生拉杆、滚钩、救生拦截网

实物储备

3

安全生应急援物资储备

风障、采气样工具、液压起重器、信号喇叭、救生索、灭火器、光学瓦斯检定器、一氧化碳检定器、氧气检定器、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红外线测温仪、担架、保温毯、绝缘手套、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高压脉冲灭火装置、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应急救援车、泡沫消防车、防化服、正压空气呼吸器、隔热服、防护服、防护靴、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腰斧、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护眼镜、防爆探照灯、防爆对讲机、堵漏工具、无火花工具、液压钳、耐腐蚀自吸离心泵、吸附海绵垫、移动式照明灯组、供氧器

实物储备

4

合性防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

运兵车、无人机、油锯、灭火弹、高清红外监控、割草机、消防水带、砍刀、太阳能语音宣讲杆、森林防火高压水泵、微型电动灭火水枪、水雾灭火机、警用强光手电、医药箱,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消防锹、消防斧、消防钩、雨衣、防护服、头盔、消防靴、电绝缘装具、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担架、救援绳、泡沫、油桶、高压细水雾、森林消防泵、便携式消防泵、进水管、布水带、水壶、电动水枪、帐篷、组合工具、有衬里涤纶水袋、抗溶性水成膜泡沫、A类泡沫、灭火防护服、抢险救援服、避火服、隔热服、热成像仪、音视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移动水炮、多功能消防水枪、液压破拆工具组

 

实物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