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气象专业工程师、南陵县气象局副局长刘栎钊解读:南陵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27 09:08信息来源: 南陵县人民政府阅读次数:编辑:南陵县政务信息中心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22〕56号)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芜政办秘〔202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气象局起草了《南陵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讨论稿)》,为便于各相关单位对本方案内容的了解,现将方案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为深入贯彻2022年5月19日国务院组织召开的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省、市相关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南陵县气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根据县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起草过程

根据县政府领导指示要求,我局组织起草工作。2023年3月7日征求各镇及相关部门意见,3月16日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3月20日送县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

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安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提出到2027年,建成较好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系统完备、功能先进、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四、主要任务

主要内容涉及六个方面,十六项具体任务。

1.健全精密气象监测网络体系。按照平均站距小于5千米的总体要求,持续优化和升级本县气象观测站网,补齐青弋江、青安江、漳河等流域和库区、山区的气象监测短板。建设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补齐雷电监测短板。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推进研究型气象业务,强化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预警释用能力,逐步实现智能网格预报实时滚动订正和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智能预警,健全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和产品体系。建设南陵精细化监测预警系统。

3.发展智慧精细的气象服务体系。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完善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南陵县智慧气象服务保障系统。

4.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风险指标体系。

5.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技术,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和再传播制度。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不断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基层社区、城乡网格推送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到村(社区)到户到人。

6.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财政投入保障制度。

7.实施农业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工程。面向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粮食生产关键农时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深化病虫害防治、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开展种子生产气象服务。

8.实施交通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交通气象智能监测装备,完善综合交通气象监测网。

9.实施文化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加强文旅、气象信息共享,推动气象信息接入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旅游景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10.实施智慧城市气象赋能工程。建设高密度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网,发展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的精细化预报。推进“智慧气象”服务城市交通、防洪排涝、供电、供水、供气,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

11.加强民生保障气象服务供给。开展分众化智慧气象服务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形式,拓宽发布渠道,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推动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有机植入主要媒体、主流资讯、生活服务平台、政务服务,提高城乡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便捷性,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

12.完善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县内主要河流、森林、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气象监测站网。

13.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动生态小气候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编制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区划。

14.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实施生态气象保障工程,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气象服务。

15.打造气象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纳入“紫云英”及“筑梦春谷”人才计划,落实人才支持和引才奖补政策,提升南陵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16.强化气象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应用协同智能观测及多源资料融合实时分析、主客观预报最优融合等技术,全面支撑气象智能网格预报和精细化服务业务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保障措施有以下四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解决本县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查考核,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县发改、财政、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要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编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使气象事业发展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然灾害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工作有机衔接。

三是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完善灾害性天气应对、气象信息发布和传播、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安全监管等政策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有效保护气象数据安全。加强防雷、升放气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和行业监管。

四是加强投入保障。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进一步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气象高质量发展财政投入机制,落实地方事权范围内各项财政投入保障,确保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稳定、业务水平提升。

六、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时间范围是2023-2035年。地域范围为南陵县行政范围内全部区域,包括籍山、弋江、许镇、三里、何湾、工山、家发、烟墩8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七、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南陵县气象局

解读人:刘栎钊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53-6823260

电子邮箱:22024340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