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改委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01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林森代表:
现将代表提出的关于《关于助力“一首一优四新”产业融合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助力“一首一优四新”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书记韩俊来芜调研指示精神和省长王清宪来陵调研指示精神,结合市委、市政府“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1861”战略目标和举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首位产业与智能物流装备优势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电子电器信息、绿色低碳环保、农产品深加工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首位产业和“一首四新”融合联动、协同发展,推进“一首一优四新”产业融合,激活创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基础保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绿色高效、智慧便捷、融合开放的产业发展体系,为我县加快打造市域南部现代化副中心、建设“强优美富”现代化“六个南陵”提供新动能,具体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一首一优四新”产业融合
1.南陵县汽车及零部件首位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南陵县已聚集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88家(其中,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企业66家、后市场服务企业18家),涵盖整车改装、汽车电子、车身件、模具装备、电机外壳、油箱、轮毂等多个环节。顺荣汽车部件成长为国内第二的汽车混动油箱制造龙头企业。2024年1-4月全县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8.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8%。同时,借助“项目建设日”暨重点项目调度会,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项目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目标进行统筹推进,确保形成“周周有调度,月月有签约,季度有开工”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南陵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共计项目数44个,其中已签约项目12个,拟签约项目4个,重点在谈项目11个,持续跟踪项目17个。
2.积极对接行业领域整车制造企业。主动站在奇瑞配套供应的及时性和需求端,积极走出去,特别是在汽车模具、冲焊件、轮毂等重点配套领域,结合梳理出的供应商名单,列单列表列时间,有计划地开展“敲门行动”。先后拜访了江淮、创维、德力、豪驰等整车制造企业,考察了宁波松原汽车、众兴模具、嘉和热系统、大昌科技、至信实业、凯华模具等核心零部件企业。选派6名优秀干部赴奇瑞科技公司、奇瑞研究院、奇瑞新能源跟班学习,学习整车、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配套基础设施等知识,提高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认知水平
3.营造产业招引氛围。组织谋划汽车文化活动,开展“企业家营地”交流会,邀请浙江宁波、黄岩、江苏苏州、湖北黄石等地模具企业来陵观摩、考察交流。同时,营造更加浓厚的“亲商安商兴商”投资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无微不至、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困不纾、无私奉献的“五无”理念,进一步畅通企业困难与问题收集渠道,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
4.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强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南陵共有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关联企业164家,涵盖智能物流装备6大系统(揽收拣选、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存储输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形成快递业装备18项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链条全覆盖,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智能仓储设备、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强化龙头引领。中科微至等大型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性提高,中科微至连续3年产值突破10亿元,生产的物流分拣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产业规模化效应显现,成为全国最大拣选设备系统集成制造基地、亚太地区最大的电动辊筒生产基地。完善产业配套。同日智能、艾艾精工、华意包装、行深智能、博顺输送带、金峰智能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10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涵盖智能无人物流车、工业机器人、工业输送带、环保包装等各个环节,打造了全国最完整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链条。
5.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搭建研发平台。与国家邮政局安全中心共建国邮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十大研发中心。与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创建通用寄递地址编码、共建现代物流智造学院等10个方面29个项目达成全方位合作,并设立安徽基地。南陵邮谷科技创新园区、麦腾科创-南陵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构建。聚力技术攻关。与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联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抢占技术前沿先机和标准验证制高点,2023年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9项、软件著作权9项、荣誉奖项2个,发表核心论文8篇,试制新型物流无人车。联合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筹建安徽省智能物流装备标委会,推动物流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寄递地址编码在南陵率先布局试用,赋予标准地址和门牌智慧二维地址码,为全县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打通末端配送“最后100米”。拓展场景应用。出台《打造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及配套扶持政策,构建智能物流无人车“场景创新+商业运营+产业基地”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整合快递企业6家,投放110台无人配送车在县域主城区60条线路上行驶,覆盖主城区90%以上的驿站。在县域内酒店、社区开展物流无人车送货到户场景试点,探索物流无人车送货进村试点。全县智能物流无人车已完成快递配送突破1000万件,日均配送件量超3万件,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物流无人车配送车队。
6.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加快布局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铜基铝基高性能新材料、预制菜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图谱招大引强、培优育潜,中十冶年产5GWH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土地挂牌,永杰铜业二期、来邦养老守护中心主体完工,中科微至二期、同日智能等项目加速推进。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打造一批在国内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二、优化人才招引政策,增强扶持力度
1.优化升级“筑梦春谷”人才发展计划。根据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修订情况,配合县委组织部对我县人才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制定《关于健全完善“筑梦春谷”人才发展计划的若干措施》。重点围绕构建提升县域竞争力的人才引进体系、搭建助推产业创新力的人才成长平台、打造激发事业贡献力的人才服务生态、优化增强工作凝聚力的人才体制机制等方面优化升级,为我县“一首一优四新”产业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持。
2.吸引高素质人才回归南陵。为深入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关于实施南陵县“雁南归”人才回引工程的方案》,旨在吸引和回引那些在县外工作,籍贯或出生地在南陵,或在南陵有过求学、工作经历,以及配偶、父母(含配偶父母)在南陵工作的各类人才,以此推动人才回归、助力家乡发展。
3.多措并举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举办高技能人才研修班、面向社会自主技能认定、举办第七届天工杯职业技能大赛“以赛带评”等,多渠道、多形式为企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技能人才380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342人次。
4.深化校地合作。5月20日,与安徽工程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在组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共建和美乡村研究院、开展人才培养和共享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5.大力招引高校毕业生。组织雅葆轩、舜富精密等58家(次)、优质企业提供900余个(次)岗位,共赴池州学院、皖西学院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15场,达成意向500余人次。截至4月底,全县新招引大学生参保人数达1447人。
6.组织各类“人才南陵行”活动。组织北大、铜陵学院等200余名高校学子来陵参加感知活动;开展“雏凤有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等24名南陵籍大学生参加。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招大引强升级迭代。聚焦厂内物流、智能仓储、绿色包装、末端配送等环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物流装备融合发展,深化与行业“链主”企业合作,打造物流无人车与特色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紧抓厂内物流、智能仓储、绿色包装、末端配送等环节,深化与行业“链主”企业的合作,打造创新高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与行业“链主”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加强政策支持,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有效措施,打造物流无人车与特色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推动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2.县域场景应用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南陵辨识度的场景创新解决方案和无人装备企业。以新能源无人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其在机场地勤、配餐车、消防车等特种领域的应用推广。利用新能源无人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特点,满足特种领域的需求,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南陵模式”,即将新能源无人车在特种领域的应用拓展至其他领域,如物流、环卫、公共交通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研发出一批可适应不同场景的无人装备。南陵县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无人车,逐步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本地辨识度的场景创新解决方案和无人装备企业,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3.持续深化人才招引政策。落实落细《关于健全完善“筑梦春谷”人才发展计划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拟定人社领域相关配套细则。深化“职业院校百校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提升“筑梦江淮 就在芜湖”高校就业服务站建设,持续开展大学生“就业认知”行动,常态化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高校校园招聘活动。拓展“千名学子进南陵”“雏凤有约”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感知活动构建游、学、引机制;依托人才社区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吸引大学生来陵实习实训;举办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实训营,指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办理类别:A类
联系单位:南陵县发改委
联系电话:682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