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发改委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委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并以依法履职、提高办事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机关为目标,以厉行法治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法治创建薄弱环节,切实增添工作措施,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依法行政
1.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夯实信用信息基础。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建立信用信息年度目录更新、月度通报、每日监测、定点培训的工作督查机制,第一时间整理全县各单位双公示数据上报情况,点明各单位存在问题,逐个对接信息上报工作,及时转发市级通报,加强责任落实。通过“周监测、月度通报、季度通报”等方式,2024年双公示信息数据质量已稳定在98%~100%区间。二是营造用信有感氛围。树立“处处讲信用、处处用信用”理念,全面建立信用核查机制,在办理政务事项、申报专项、兑付资金、考核政审等多个领域嵌入信用核查流程,实施“应查尽查、应惩尽惩”机制。推行“承诺办、信易批、服务加”工作机制,围绕取消证明材料、实行证照分离和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续更新《信用承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政务服务机制、提高政务服务能力的基础性作用,2024年累计上报信用承诺信息9000余条。三是推进政策兑现履约。依法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推动公共政策和政府合同协议进入监管平台,做到依法主动及时全面兑现和履行。全年南陵县惠企政策网上超市上线惠企惠民政策124项,兑现惠企资金736.9万元。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创新推出车易贷、科创贷等产品,累计发放续贷过桥资金7.2亿元。四是完善信用监管制度。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公共资源交易和物业管理等23个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融合应用,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等行政审批改革,充分发挥县级“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的作用,根据信用评级合理调配监管资源,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开展失信企业治理。进一步优化完善信用修复工作,全面推行“双书送达”工作机制,落实“一处罚一告知”,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1次“打铃提醒”,引导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开展严重失信企业专项治理行动,梳理135个失信被执行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逐个对接进行信用修复,严重失信企业占比降至0.81%,低于国家和省1%的考核要求。2024年召开3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推进会,帮扶32家失信运输企业完成信用修复213条。六是丰富金融信贷产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出了“车企订单贷”“车易贷”等一批信贷担保产品。我县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24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贷余额1765万元、批量余额9.4亿元、亩均效易贷4320万元、科技贷余额2120万元、园区贷余额2250万元、车易贷余额245万元。
2.依法开展项目管理和招引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日”主题调度活动实施方案》,累计召开调度会31次,将汽车产业发展、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列为常规议题,不断提升部门项目意识,确定项目实施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建设如期见效。全年参加全省四批集中开工项目共26个,总投资179.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75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26个,开工率100%,已纳统项目(包括10月申报入统项目)26个,纳统率100%。全年纳入省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94.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21亿元,年内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20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47.08亿元,已竣工项目2个、完成年度计划100%。二是2024年累计对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105个,其中已签约项目31个,重点在谈项目47个,持续跟踪项目27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16.1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雅葆轩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众源年产100万套动力电池模组结构件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众兴年产4000吨模具及2000万件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永达科技、凯华模具、雅马哈音响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已签订投资合同。
3.加快项目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作为窗口单位,科室始终把亲切服务作为创建文明窗口的标准。在工作时,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服务大局、提高效率。根据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统一要求,各项审批事项逐渐向窗口集中,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务院673号令,项目审批中,企业要对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申报材料真实性进行承诺,明确弄虚作假所承担处罚的法律责任。符合产业政策前提下,1个工作日内办结。截至12月,受理、办结各类审批项目692件,其中:备案项目476件、审批项目216件。其他委属办事项,房价备案60件、幼儿园备案2起。政务服务网智慧芜湖平台线上办理项目261件,其中:备案项目156件、审批项目105件。实现受理、办结率100%。省在线投资审批监管平台办理事项,受理536件,办结536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受理100件,办结100件。本季度审批科积极配合住建局进行营商环境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考核,完成我委牵头指标,积极发起审批事项清单意见征求和办结工作。
4.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截至2024年年底,共完成公开招标项目214个,其中工程类项目共95个,招标价16.27亿元、中标价11.83亿元,节约率为27.26%。 采购类项目共119个,其中货物类40个,服务类79个。招标价共2.75亿元、中标价2.33亿元,节约率为15.12%。其中货物类招标价为1.10亿元、中标价为0.89亿元,节约率为19.59%。服务类招标价为1.65亿元、中标价为1.45亿元,节约率为12.13%。持续推行保函、保证、保险代替现金缴纳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对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投标人分类减免投标履约担保。今年以来已有52个工程项目免收投标保证金,118个工程项目履约保证金实现100%保函替换,共为6250家投标企业节约12.23亿元资金
5.做好粮食工作。联合中储粮芜湖直属库、农发行南陵支行,每个月开展一次巡查,建立检查问题台账,针对发现问题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24年以来开展检查11次,完成所有问题整改工作。完成2024年全省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工作,顺利通过2024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聘请专业第三方对主要粮食加工(储存)企业每季度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及季度安全生产检查,出具专业检查报告,督促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不留隐患。
6.加强收费政策管理。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巩固改革成果;为确保节日期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在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启动农副产品“平价店”工作,对粮、油、米、面、蔬菜、鸡蛋等农副产品进行降价销售,今年共启动6次,总优惠金额约30.9万元。为保持我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定价,共完成商品房备案60起。
7.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制度。紧密结合为民服务阳光行动的开展,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扩大公开范围,依法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进一步补充完善了行政权力事项、机构职能、公共服务事项,畅通信息渠道。开展“七天双公示”工作,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在七个工作日内全部公开。开展3起网上信息公开答复工作,对申请信息公开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复。全年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8件,办理“聚民意,惠民生”意见建议6件,均已完成答复,办复率达100%、解决率达100%、满意率达100%。
(二)法治宣传教育
1.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组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大力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参加法治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双联系村和企业进行法治宣传。大力宣传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2.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开展国防(人防)普法活动、节能监察宣传月、粮食安全宣传周、民法典宣传周、统计法宣传周等多种宣传。同时不断加强对各类法律法规文件及其解读等学习,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多种法律法规。
3.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结合人员调整等情况,调整完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具体负责人。完善工作人员在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加强普法志愿者工作,开展普法志愿者法律六进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宣传意识有待加强。发改委管理了诸多行业,法律法规较多,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如公共资源交易、国动(人防)、粮食安全、能源领域、项目管理等。二是干部队伍的法律知识不足,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依法行政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依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待加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开展“双公示”上报信息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周监测、月通报”力度,进一步规范数据归集上报流程,确保数据按时报送至平台。规范实施失信联合惩戒,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确保“应查尽查”“应惩尽惩”。配合推进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办理。集中攻关上市合规信息核查堵点、难点问题,高效实行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上市版)“一次办、网上办、随时办、实时办、免费办”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多头跑路、多头出具各项证明的难题;二是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持续提高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全流程合法合规性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晓率。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单位执法人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国动(人防)、粮食安全、能源等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四是进一步完善规范招投标管理、价格管理、长输燃气管道安全管理等工作流程,依法依规创新信用监管措施,不断落实法治建设各项要求,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