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南陵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汇报材料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
我县确定的“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工业累计投资达80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4.1%;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年均增长37%,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300户,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37.5亿元。实施“1212”工程,即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培育年产值亿元企业20户,5亿元企业10户,10亿元企业2户。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全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末全县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增加值50亿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6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270户,亿元以上企业达16户,实现产值1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实现增加值40亿元。“十一五”末将有1家公司可成功上市。
(二)“十一五”全县工业发展特点
(1)产业集聚度提高。从产业类别上看逐渐形成了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从产业载体上看逐渐形成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安徽省南陵经济开发区以及三个镇域工业集中区许镇镇工业集中区、弋江镇工业集中区、三里镇工业集中区。
(2)骨干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县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户,预计“十一五”末全县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6户。顺荣汽部2009年实现了年产60万只油箱的目标,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二,年内可成功上市;金牛公司110KV大功率变压器研发成功,系列产品被纳入国家电网采购目录,该公司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杉杉新明达三期顺利扩建,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蓝翔电器、夯福机械、建鑫汽部3家企业被批准为市级工业小巨人培育企业。
(3)产业布局发生积极变化。南陵经济开发区和三大镇域工业集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南陵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铜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区内实行“一区多园”,建成服装加工、汽车部件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三里镇的木材加工和非金属矿加工企业,许镇镇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和五金模具制造,弋江镇的纺织服装等特色工业集中区逐渐呈现。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布局日趋合理。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果显著。双威欣龙、南翔电器等1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天密封件、迅丰园林、依维光电3家企业的4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鲁班集团、金牛变压器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双威欣龙、顺荣汽部两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十一五”全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工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仍然相对偏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质量不高;
(2)主导产业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集群产业以及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3)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4)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软实力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今年1-9月份我县工业发展情况
(一)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1—9月份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达242户,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93.69亿元,同比增长45.1%,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7.03亿元。
(二)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全县六大主导产业1—9月份实现工业产值75.1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18%,同比增长42.86%。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4.9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5.95%,同比增长63.56%; 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7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34%,同比增长48.38%;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96亿元,同比减少4.88%;机械制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4.9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5.91%,同比增长28.3%;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77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4.69%,同比增长47.6%;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7.7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8.99%,同比增长56.21%。
(三)各载体单位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县经济开发区1—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44.28亿元,同比增长45.4%。 三大镇域工业集中区:弋江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5亿元,同比增长61.1%;许镇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3亿元,同比增长46.9%;三里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40.8%;
其他载体单位家发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6亿元,同比增长36.9%;籍山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57.2%;工山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4亿元,同比增长35.7%;何湾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34.6%;烟墩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13%。
(四)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1—9月份11户亿元(新鸿飞电磁线公司因年初停产退出亿元企业行列)企业完成产值26.5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8.3%,同比增长37.1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
四、“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及方向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矿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工业经济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个,产值亿元以上大企业50个。
(二)产业布局
“一核三星”产业布局,即全县工业发展以开发区为核心,许镇、弋江、三里三个镇域工业集中区互为卫星布局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及铜加工产业。许镇镇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及五金模具制造业,弋江镇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业,三里镇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非金属矿加工及木材加工业。
(三)工业发展重点
以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大力招商引资,四大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1、继续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发展
(1)装备制造业:抓好瑞创农机项目打造全国现代农业装备生产基地,以顺荣汽部为龙头形成塑料油箱产能200万只全国最大的塑料油箱生产基地,以金牛变压器为龙头形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2)矿产资源深加工业:继续提高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姚家岭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利用,依托渝州线缆、永杰铜业等大型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打造泛长三角区域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钾长石开发和综合利用,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3)纺织服装产业:推动科技兴纺战略,以杉杉新明达、狮丹努、华联辅料等为龙头,大力引进印花、绣花、面料、辅料等项目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4)食品深加工产业:以金沃农业、林兴米业、东源米业等为龙头,建设物流粮食产业园,整合现有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2、积极鼓励培育新兴产业
制定更优惠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汇报材料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
我县确定的“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工业累计投资达80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4.1%;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年均增长37%,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300户,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37.5亿元。实施“1212”工程,即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培育年产值亿元企业20户,5亿元企业10户,10亿元企业2户。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情况
(一)“十一五”全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末全县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增加值50亿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6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270户,亿元以上企业达16户,实现产值1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实现增加值40亿元。“十一五”末将有1家公司可成功上市。
(二)“十一五”全县工业发展特点
(1)产业集聚度提高。从产业类别上看逐渐形成了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从产业载体上看逐渐形成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安徽省南陵经济开发区以及三个镇域工业集中区许镇镇工业集中区、弋江镇工业集中区、三里镇工业集中区。
(2)骨干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县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户,预计“十一五”末全县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6户。顺荣汽部2009年实现了年产60万只油箱的目标,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二,年内可成功上市;金牛公司110KV大功率变压器研发成功,系列产品被纳入国家电网采购目录,该公司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杉杉新明达三期顺利扩建,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蓝翔电器、夯福机械、建鑫汽部3家企业被批准为市级工业小巨人培育企业。
(3)产业布局发生积极变化。南陵经济开发区和三大镇域工业集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南陵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铜加工、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区内实行“一区多园”,建成服装加工、汽车部件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三里镇的木材加工和非金属矿加工企业,许镇镇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和五金模具制造,弋江镇的纺织服装等特色工业集中区逐渐呈现。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布局日趋合理。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果显著。双威欣龙、南翔电器等1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天密封件、迅丰园林、依维光电3家企业的4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鲁班集团、金牛变压器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双威欣龙、顺荣汽部两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十一五”全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工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仍然相对偏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质量不高;
(2)主导产业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集群产业以及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3)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4)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软实力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今年1-9月份我县工业发展情况
(一)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1—9月份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达242户,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93.69亿元,同比增长45.1%,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7.03亿元。
(二)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全县六大主导产业1—9月份实现工业产值75.1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18%,同比增长42.86%。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4.9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5.95%,同比增长63.56%; 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7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34%,同比增长48.38%;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96亿元,同比减少4.88%;机械制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4.91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5.91%,同比增长28.3%;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77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4.69%,同比增长47.6%;矿产资源采掘及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7.7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8.99%,同比增长56.21%。
(三)各载体单位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县经济开发区1—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44.28亿元,同比增长45.4%。 三大镇域工业集中区:弋江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5亿元,同比增长61.1%;许镇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3亿元,同比增长46.9%;三里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40.8%;
其他载体单位家发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6亿元,同比增长36.9%;籍山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57.2%;工山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4亿元,同比增长35.7%;何湾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34.6%;烟墩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13%。
(四)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1—9月份11户亿元(新鸿飞电磁线公司因年初停产退出亿元企业行列)企业完成产值26.5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8.3%,同比增长37.1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
四、“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及方向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矿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到2015年,工业经济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个,产值亿元以上大企业50个。
(二)产业布局
“一核三星”产业布局,即全县工业发展以开发区为核心,许镇、弋江、三里三个镇域工业集中区互为卫星布局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及铜加工产业。许镇镇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及五金模具制造业,弋江镇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业,三里镇工业集中区主要发展非金属矿加工及木材加工业。
(三)工业发展重点
以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大力招商引资,四大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1、继续推进四大主导产业发展
(1)装备制造业:抓好瑞创农机项目打造全国现代农业装备生产基地,以顺荣汽部为龙头形成塑料油箱产能200万只全国最大的塑料油箱生产基地,以金牛变压器为龙头形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2)矿产资源深加工业:继续提高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姚家岭非金属矿综合开发利用,依托渝州线缆、永杰铜业等大型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打造泛长三角区域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钾长石开发和综合利用,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3)纺织服装产业:推动科技兴纺战略,以杉杉新明达、狮丹努、华联辅料等为龙头,大力引进印花、绣花、面料、辅料等项目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4)食品深加工产业:以金沃农业、林兴米业、东源米业等为龙头,建设物流粮食产业园,整合现有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2、积极鼓励培育新兴产业
制定更优惠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