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何湾镇中心小学工作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深入学校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做好新学期学校各项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格局,全力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校园安全,统筹抓好学校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平安、稳定、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防疫与安全并重。继续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坚持服务与质量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落实“五项管理”措施,继续推进“三心”工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社会期待,开拓“悦成长”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坚持校内与校外并重。丰富办学内涵,厚植校园文化,加强宣传,推进家校共育。进一步补齐学校工作短板弱项,全面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汇聚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继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继续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
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全力抓好学校党建基础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压实党建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狠抓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
3.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强化保密宣传教育。深化巩固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成效,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矛盾纠纷排查,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做好重点人员的思想疏导,落实包保稳控责任,切实解决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4.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坚守安全底线,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1.精准发力,从严管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实现疫情防控无风险。按照“防”字为先、“稳”字当头、“细”处着手、“实”字托底,全力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做实做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校园秩序稳定。
2.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持续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实现安全管理零事故目标。①继续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即行即改,消除一切安全隐患。②加强接送车安全管理,落实路队制管理,强化对接送车驾驶员及乘车学生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做到遵守规则、文明乘车、排队有序、保持间距。③抓好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把好食品卫生安全关,严格食堂就餐管理,文明有序,排队就餐,不聚集、不扎堆,保持距离,增强学生安全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④持续开展防溺水工作:抓常规工作落实,织密“责任链”;抓常态化宣传教育,打好“预防针”;抓联防联控,画好“同心圆”。⑤持续抓好传染病防控: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建立报告制度,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⑥全面落实防火防电等各类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开展演练,增强意识。
(三)加强档案管理建设,助力学校规范化发展。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抓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学校发展,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将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建设工作,将规范档案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档案规范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四)继续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五项”管理。
充分认识“双减”工作是国家意志,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落实“双减”既是最大的政治纪律,也是最强的工作要求。
1.全面落实“五项管理”。继续加强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等五项管理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继续推进“三心”工程。强化教育服务功能,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资源,保障课后服务条件,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与期盼,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3.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提高作业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有效作业设计专题研究,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研究体系,明确作业设计规范化要求,优化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总量,分层建立学生作业量监控机制,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继续贯彻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劳动教育、重分数轻素质教育的倾向,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1.构建劳动教育体系:①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开齐开足好劳动教育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②确定劳动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劳动内容。
2.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主导作用,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支持作用,做到社会劳动教育实践多样化。积极组织开展好校外研学旅行活动。
3.积极争创劳动教育示范校:根据学校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学校将积极争创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活动。
(六)强化德育管理,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与活力。
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因地制宜,坚持实践环节和过程管理,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1.继续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把高尚的师德化为育人的行动。正师风、倡师德,正行风、树形象。
3.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渗透德育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有效防范学生校园欺凌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4.进一步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全面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5.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全员、全程、 全方位即“三全育人”工程,持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6.继续美化亮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7.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特别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开足开齐健康课程,并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
(七)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1.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主体责任和联动惩戒措施,提高服务效率。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师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专心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做到教学“六认真”;加强政治学习,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坚决杜绝有偿补课现象,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3.持续创建文明校园,提升创建水平。我校已是芜湖市文明校园,要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提升创建水平,积极行动,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校园。
4.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新学期将继续抓好“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继续打造校园行为文化,开展校歌、校报等编制工作。进一步凝练具有“以校为家(敬业精神)、求同存异(合作精神)、敢为人先(创新精神)、争创一流(进取精神)”何小精神特质的师生群体,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
(八)推进优化校园环境,完成“一校一品”建设
1.完成科普馆后续工作:着手二期工程建设,年内完成野生动物标本室绿植装饰,做好与县野生动物协会对接,接受部分标本进室安装。
2.继续开展植物标本制作:推进植物标本制作高年级普及,扩大社团组织,开展制作活动,完成一定数量、且具有一定质量的标本装修成品。
3.初步完成昆虫标本室:做好室内绿植安装及标本装饰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4.初步完成防震减灾科普室布置:围绕安徽省“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试点校的要求,初步完成科普室内布置。
(八)继续做好后勤管理,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1.全面消毒消杀,不留卫生死角:定期对校园区域及办公场所进行清扫、消杀,特别是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加强消毒;完善相关制度,划分卫生责任区,全面加强校园卫生保洁消杀管理,确保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2. 做好物资储备,提供防疫保障:继续备好消毒液、酒精、手套、口罩、测温设备、抗原等常态化疫情防控物资,以保证校内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常规后勤,为安全保驾护航: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宗旨,高度重视师生饮食饮水工作,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附: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行事历
202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