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教办〔2023〕16号
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号代表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办理类别:B
潘翠翠代表:
现将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孩子体育锻炼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南陵县积极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多措并举,让体育课上起来、学生动起来、学生体质强起来。
一、加强宣传 优化环境。重视文化课程轻视体艺教育是社会长期存在的惯性思维和共同的社会舆情。为引导全社会正视体艺教育的重要性,我县不仅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落实于办学思路中,更积极利用融媒体、专题讲座、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到,体育和智育对于孩子是同等的重要,健康的身心更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从而关注、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二、全面布局 加强考核。县教育局把“加强和改进艺体工作”写入《2023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表》中,作为落实“高质量发展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指导全县各校体艺工作开展,为全年体艺工作宏观布局。出台的《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南陵县课后实施方案》,对加强全县中小学体育工作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围绕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督导组建立“每月一督导”机制,加强日常督查,以督查促规范,在规范中落实工作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是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政考核事项,以推动学校对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视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改善实施 拓宽空间。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及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2022年用于学校体育场所改造、体育设施装备、体育专项经费分别为579.095和219.09万元。目前全县90.6%的学校拥有塑胶运动场或塑胶跑道;中小学田径场63块,篮球场126块,足球场51块,排球场24块,体育馆12个,学生体质测试室56个。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注重向农村学校倾斜,全县农村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学校体育场所正稳步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居民(也包括学生群体)的健身运动拓宽了空间。
四、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
(一)改善体育教师配备,促进队伍专业化提升。
2020年我县招聘9名体育专职教师,2021年增聘2名体育专职教师,现有(包括民办学校)体育专职体育教师145人,兼职体育教师226人,体育师生比为128:1,全县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极大地改善。
教师发展中心狠抓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一是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指导;二是充分发挥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三是主动走出去,与长三角优秀学校对接,拓展视野,更新理念。2022年全县对体育教师培训达300余人次。
(二)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推行大课间活动,促进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县把推行大课间活动作为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抓手,做到“三个结合”,即将大课间活动与“两操”、校园集体锻炼以及课后服务相结合。学校层面,更多以教育集团为单位,开展学校运动会;全县层面,举办中小学生阳光运动会。2022年中小学生运动会含啦啦操、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田径等五项内容,历时近一个月,全县1500余名学生参与赛事活动。整个赛事活动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放飞自我的舞台,也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体育赛事活动。作为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南陵中学培养的13名运动员在2022年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共取得1金4铜5枚奖牌和11个优胜名次,为芜湖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二贡献了核心力量;籍山镇中心小学游泳健儿在芜湖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第一、二、四名各2人次,第三名1人次的骄人成绩;工山镇中心小学于在2022-2023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合肥站)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3.加强“一校一品”,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化发展。我县现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6所,芜湖市足球定点学校13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9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所,其中南陵中学和春谷中学、城东实验学校、籍山镇中心小学、籍山镇大港完全小学等学校先后结成田径和游泳“一条龙”学校。
2023年4月6日
联 系 人:章成东
联系电话:683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