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镇中心初中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烟墩镇中心初中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为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倡导的劳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构建“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投身“劳动”实践,做坚定的追梦人,坚实的筑梦人,坚毅的圆梦人。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爱学习”是实现理想的基础;“爱劳动”是创造幸福的途径;“爱祖国”是成长进步的引擎。把“爱劳动”内化为自身本领;把“爱学习”内化为综合素养;把“爱祖国”内化为实际行动。对弘扬正气,讴歌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内容
(一)积极动员,提高认识
“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传承的高度概括,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方式的深度融合。 激发 “劳动” 热情, 凝聚 “劳动”力量,形成“劳动”氛围,形成“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常抓不懈的新常态。把“劳动”精神实质和内涵落实到行动中并不断拓展和延伸。
在各班,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坚持以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奠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逐步构建学生德育体系。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的优良校风,构建蓬勃向上、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爱学习”不仅是学习成绩好,更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爱劳动”不仅是有好的劳动习惯,更要懂得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爱祖国”就要 爱家乡,从小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创新教育活动新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措 并举,活化方式方法,实践养成相统一,联系实际,开发思路,创造新成果。
三、实施计划
(一)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德育工作中之中。
发挥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细化活动内容,明确努力方向。 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有坚韧的毅力,有宽广的胸怀,有开朗的性格,有团结友爱的品质, 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有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有健康的体魄。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在教导处、总务处和团支部等部门的组织下,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作用。 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能力,有自信心,有责任心;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生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坚持每天清扫校园,确保校园的干净、整洁。
(二)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
开展爱心教育、民主教育、养成教育、成功教育。用情感感化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借助思想品德课、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品行、陶冶性情。使学生高尚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习惯得到训练,品德修养得到加强,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新学期开始把握好“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把“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队 员新团员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校史教育”等各项活动中。 通过主题班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三)把“劳动”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融入课程体系 和教学等教育环节之中。将养成教育、感恩教育、革命传统 教育等教育方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习惯,不断增强学生践行“劳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入发掘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学好课本知识,多学课外知识,养成酷爱学习习惯。聚焦课堂,立足规范,深入教学,深度推进,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自我,感受快乐, 享受成功
(四)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以“劳动”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及载体。利用校园文化贴近学生自身、贴近时代、贴近时效的特点,发挥其更直接、更灵活、更接地气、更具感召力感染力作用。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中追求真知。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开展 “劳动” 主题教育活动,向青少年讲历史、 讲传统、 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 “劳动”转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化做一种无形的动力,在健康快乐中成长。追梦,是美好的人生旅程;筑梦,是艰辛的民族伟业;圆梦,是全民族的星火相传。追梦在路上,筑梦在行动中,圆梦在奋力拼搏之后。
四、成立组织:
组长:胡小平
副组长:阮风宝
成员:刘旭峰、杨益文、张波、各班主任
烟墩镇中心初中
二〇二四年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