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公安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南陵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县委依法治县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以“执法司法创优年·砥砺2024”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强化法制服务监督保障作用,扎实推动全县公安系统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常态长效抓主体,执法能力实现新提升。一是紧扣专业化知识。积极组织动员县局民警参加基本级、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举办基本级执法资格模拟考试,不断增强全局执法专业素质。2024年,共举办5期基本级执法资格模拟考试,县局参加考试的33名民警全员通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人。对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人员,以县局名义予以通报表扬,对未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的民警,严格把关不得参与办案。二是紧扣实战化能力。牵头开展多期“线上+线下”执法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全局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年初制定法律业务培训计划,每月开展1期培训,分层分类对执法单位负责人、法制员、从警不满三年的新警进行培训。开展法制民警下基层活动,针对复杂案件办理,点对点帮扶指导。2024年共组织开展各类法制培训38期,参训人员1040人次。三是紧扣常态化机制。推深做实“日评议”工作机制,要求各所队负责人每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晨会或例会,依托网上系统对警情处置、受立案、涉案财物管理、执法办案场所使用、执法记录仪应用和其他工作等项目逐项评议,及时发现各类问题,作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选定责任民警落实,最终实现闭环处置。县局法制部门对基层执法办案单位有无开展日评议以及评议质量高低开展监督,对容易引发信访投诉的执法异常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工作意见,形成警种协同监督、精准帮扶指导基层的良好格局。
(二)坚持从严从实抓主责,法制监督迈出新步伐。一是把好案件审核关口。充分发挥专(兼)职法制员队伍的作用,细化工作职责,狠抓案件“五级”审核制度落实,在审核案件过程中对办案单位提出办案建议,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对“黄、赌、毒”案件均由县局提级审批。认真开展“三统一”工作,安排专人进行台账登记,提高刑事案件办案质量。每月对各执法办案单位的“206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绩效考核,推动执法办案信息化有成效、见进展。推动县局各部门有力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治安环境。二是抓好执法质量考评。要求各执法办案部门每半月对办理案件进行自查,借助网上执法办案平台,每月开展执法积分制考评,对上月办结的行政、刑事案件进行考评,并要求办案单位根据考评结果进行整改,检查案件质量与“单轨制”上传、涉案财物录入和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汇总问题并进行网上通报。对案件考评和日常案件审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网上预警、网上公示、网上督办,实现每案实时、动态考评。2024年,共开展执法积分制考评12次、执法质量专项巡查12次;开展案件评查17次,检查考评案件1246起,其中刑事案件612起,行政案件634起。三是用好案件管理中心。严格执法办案场所管理和使用,每日开展监督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责任单位,要求立即整改,并持续跟踪整改成效,第一时间消除执法安全隐患。案从“人、事、物、件、场所”五要素对案卷、执法场所、音视频、涉案财物、受立案、办案时限、强制措施进行全流程监督预警,实行每日通报和问题日清制度,及时推送执法问题给办案单位进行整改。2024年,通过大数据平台发现、推送、整改各类执法办案问题2465个,有效提升全局执法质量。推动刑事案件进中心,要求各单位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必须进中心,涉及团伙、黄赌毒、未成年人行政案件尽可能进入县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理。加强对中心办案人员的提醒和监督,切实规范执法行为,降低执法风险。2024年,进入县局执法办公中心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共有2768人次,全县公安系统未发生执法安全事故。
(三)坚持高质高效抓主业,规范执法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实执法创优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执法司法创优年·砥砺2024”专项行动,制定《南陵县公安局“执法司法创优年·砥砺2024”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芜湖市《关于深化政法领域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工作目标,积极推动单轨制办理。建立涉企案件“防侦破追”一体化工作机制,围绕宣传服务、源头防范、案件侦办、追赃挽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体化、全链条”跟进服务与办理。梳理历年案件中涉企案件,加快涉企挂案的清理力度。坚持涉企案件有案必受,畅通企业报案渠道,加快在侦涉企案件的办理进度,慎用强制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做好执法一线服务保障。开展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督导检查,坚持逢会必提、逢训必讲,积极推动执法记录仪的普及和规范使用,加强执法音视频管理,确保做到“四个严禁、四个必须”,保护一线办案民警执法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公安系统共配备执法记录仪260个,依托“警民联调”工作机制,联合司法等部门共同推进全县各村(居)聘请的法律顾问和公安局公职律师全面参与到派出所等执法基层单位的行政、治安等各类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法制部门基层法律指导和服务作用,针对基层执法办案单位的法律咨询、案件办理及时给予回复和取证建议,为执法办案提供法律保障,切实做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三是做细执法办案源头治理。认真落实省厅和市局要求,持续推进执法办案源头治理“六个一律”工作,围绕因执法不规范导致的有责信访、有责投诉,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存疑不诉、绝对不诉,法院判决无罪,负面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办案单位撤回起诉以及其他不良后果等情况,结合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重点工作会议定期进行调度推进,评议“最优、最差卷宗”,倒逼各单位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责任,推动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2024年共召开2次执法办案源头治理月调度会暨执法监督委员会月例会。
(四)坚持夯实基础抓根本,法治宣传呈现新气象。一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为重要载体,深入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网上群众工作,加强警民沟通互动,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指导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积极营造“警民一家亲”的网络氛围,通过警民互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民为企提供优质服务。县局法制部门每日编辑一条法制宣传讯息,指导各派出所在各自的警民议事厅群内进行转发宣传,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参加全县“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预防电信诈骗、禁毒、蔡赌等知识,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在全县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大法制工作宣传。2024年,县局涉政法内容稿件被法治日报采用15篇、安徽法治报采用25篇、大江晚报采用14篇;政法新媒体稿件被芜湖长安微信公众号采用3篇、芜湖长安抖音号采用10篇、芜湖长安网采用13篇;在南陵警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执法司法创优年·砥砺2024”专项行动专栏并发布稿件23篇;县局政法改革信息被芜湖政法信息简报采用2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2024年以来,县局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仍有短板和不足,主要是:一是有的基层民警习惯凭经验办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二是法制员队伍专职不专、兼职虚化,把法制员工作当成“副业”。三是有的基层执法单位办案重实体轻程序,认为只要案件证据确凿、充分,程序上有点瑕疵不会影响案件的办理。究其原因,还是县局民警的执法规范化意识有待强化,执法主体执行力有待加强,执法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切实抓好整改。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南陵县公安局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围绕增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案件评查力度,不断增强民警法治意识、证据意识和规范执法意识,切实提升南陵公安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一是进一步推动法制培训常态化。坚持将法制培训作为提升执法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巩固深化“执法司法创优年·砥砺2024”专项行动成效,抓牢理论武装、抓好“关键少数”、抓实教育训练,真正让法治理念深植于心、外践于行。持续组织动员县局民警参加执法资格考试,举办考前模拟测试,提高民警通过率。积极开展法制培训下基层等活动,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执法培训的普遍性与不同警种的特殊要求,岗位特点及实战应用结合起来,使民警熟练掌握执法流程、执法依据,提升执法能力。
二是进一步推动法制监督严格化。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推深做实执法办案积分制考核,围绕规范化、精准化要求,执法办案单位分类、积分计算办法等内容,激励民警多办案、办好案。细化专(兼)职法制员岗位职责,加强工作考核,强化结果运用。狠抓案件“五级”审核制度落实,在审核案件过程中对办案单位提出办案建议,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认真开展“三统一”工作,安排专人进行台账登记,提高刑事案件办案质量。要求各执法办案部门定期对办理案件进行自查,对上月办结的行政、刑事案件进行考评,并要求办案单位根据考评结果进行整改,检查案件质量与“单轨制”上传、涉案财物录入和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汇总问题并进行网上通报。建立完善的案件审核机制,规范案件办理审核标准,对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定性、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案件事实清楚、处理恰当。
三是进一步推动法制保障高效化。加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和管理,推行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造“规范、高效、安全”的执法办案模式。依托案管中心,动态掌握执法工作的实时进展,严格落实每日通报和问题日清制度,及时推送执法问题给办案单位进行整改,对案件进行全方位梳理与优化。加强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督导检查和执法音视频管理,坚持逢会必提、逢训必讲,积极推动执法记录仪的普及和规范使用。深化“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发挥基层法律指导和服务作用,针对基层执法办案单位的法律咨询、案件办理及时给予回复和取证建议,为执法办案提供法律保障。以“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为重要载体,深入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网上群众工作,加强警民沟通互动,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指导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紧扣公安现代化这条主线,积极构建与“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