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多措并举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村里的干部一直为我们跑前跑后,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雪中送炭,减轻了家里不少压力。”工山镇工山村的张某某说起这件事很是感动。
张某某的丈夫因为意外事故导致全身多处骨折、不完全性四肢瘫痪,目前在医院住院康复治疗,张某某也需要一直在旁陪护,两人的孩子还在读初中,这让本就普通的农村家庭陷入困境。村里包片干部在日常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镇里及时履行各项程序、召开联审联批会议,将该户3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给予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南陵县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不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目前,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11560户16598人、城镇低保对象1445户1801人、特困人员3806人,今年共实施临时救助399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554万元。
一是深化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2020年12月起将低保、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及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各镇,减少了审核确认层级,简化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救助时效,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加便捷。同时不断加强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的监管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确保救助政策公开、公平实施。
南陵县民政局到弋江镇对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督查指导
二是加强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坚持全面排查、主动发现相结合,组织开展城乡低保定期复核、专项治理、资金专项检查等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今年以来新增农村低保251户330人、城镇低保9户13人、特困人员144人,退出农村低保394户658人、城镇低保60户75人、特困人员111人。
三是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近年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物价水平,不断调整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目前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94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33元。
四是强化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工作机制。建立困难群众调研遍访机制,强化日常走访摸排,2023年开展全县困难群众“大排查、大走访”工作,用“铁脚板”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调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的监测预警作用,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帮扶;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每月与殡葬、卫健、人社、医保、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进一步增强主动发现、精准救助的成效。今年,已通过主动发现将12户困难家庭纳入低保、4人纳入特困供养,给予3人临时救助。
南陵县民政局班子成员带队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
五是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对于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低保对象收入豁免、就业成本扣减和低保渐退期等政策。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将三级智力残、三级精神残、二级肢残、一级视力残纳入“无劳动能力”认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