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司法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陵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全力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政治建设摆首位,铸造政法铁军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依托周郎法治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守牢舆论阵地。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落实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项目,圆满完成“一支部一品牌”培育活动,并成功入选十大特色典型案例,依托周郎法律、民生、维稳志愿服务团,激励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提供优质法治服务,实现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三是深化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司法干警赴马鞍山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开展《偏航的人生》《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等警示教育6次,及时通报省、市、县查处的典型案例15余次,坚持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加强作风和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等制度,逢会必提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将党风廉政教育做在平时,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1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四是开展党史教育。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去三里镇父子岭战斗纪念园和李家发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
(二)法治南陵建设更深化,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加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发布《南陵县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印发《中共南陵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推动全面依法治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二是组织全县领导干部进行学法述法。实现69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落实4个协调小组季度工作报告制度,推动“一规划两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印发《南陵县学习宣传贯彻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八个一”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举办全县法治能力建设研讨班。三是行政执法监督成果显著。在全省率先发布《南陵县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两轻一免”“首违不罚”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县市监局、应急管理局、县环保分局清单已出台并形成典型案例。印发《南陵县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举办二次全县行政机关人员依法行政能力集中测试,参考人次达1800余人次,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新任命12名行政复议员,办理县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6件,审结3件,全县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率为90.3%。五是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对尤其是涉企、涉众政策文件开展地毯式清理,已清理废止和失效的文件26件。完成政府常务会、投委会等上会议题209件,提出审核意见126条,出具风险提示函1份。六是做好镇和县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完成8个镇赋权实地评估,开展镇行政执法人员专门法律知识培训并进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汇编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全覆盖的案卷评查活动。
(三)法律服务提质再增效,践行司法为民
一是普法宣传增新增果。印发年度普法工作要点,指导督促55个单位制定2024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知责明责并上网公示。开设书房话普法之“法润春谷小课堂”,已开展食药安全、国家安全等主题活动9场次,惠及450余人;部署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等活动300余场次。将法治元素融入6座城市口袋公园,建成民法典法治步道、廉政文化清风驿站、交通安全学法长廊等普法小品。全省首家企业普法馆正式开馆,弋江镇紫云英法治文化旅游线被命名为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新培养法律明白人234人,依托周郎法治微信公众号推送普法动态、以案释法等法律知识共33期。二是法律援助暖心惠民。开展以“法援惠民生”为主题宣传活动22场次,推行“当日办”优化法律援助方式;开辟农民工、青少年、老年人绿色通道,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加强县、镇、村三级实体平台建设,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1件,为群众免费解答法律咨询2293人次。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企业家座谈会,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0次,为市场主体推送法律服务150余次,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送法治讲座3场次,开展章程、合同合法性审查6件,参与化解影响生产经营的纠纷14件。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化解“营商环境类”矛盾纠纷181件,按季度走访企业主动了解企业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公共政策未兑现、行政协议未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截至目前共开展10轮摸排,发现问题线索10条,依法解决8条。上线惠企惠民政策124项,共兑现资金736.85万元,其中免申即享736.65万元,即时即享0.2万元。四是公证服务不断优化。共办理公证666件,收费达49万余元,其中继承类公证227件,合同协议类53件,单方法律行为类公证367件,上门公证服务31次。五是人民陪审员选任细致到位。印发《2024年度南陵县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实施方案》,选任100名人民陪审员。
(四)基层稳定维护强有力,把握底线安全
一是司法所力量增强。司法所全部配备心理咨询室,远程探视县域全覆盖,全部落实司法所垂直管理和副科级建制,专职人民调解员13人。二是调解成效显现。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66件,成功化解1155件,调解成功率达99.1%,其中涉“家事类”纠纷180件、“乡村振兴类”矛盾纠纷212件、“城市生活类”矛盾纠纷507件。全县共计设立172处“百姓评理说事点”,收集矛盾纠纷线索872条,化解矛盾纠纷840件,开展法治宣传431次,组织开展多轮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三是重点人员管控稳固。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85人,在册425人,训诫38人次,警告12人次,提请撤销缓刑4人次,暂外情形消失1人次,帮矫人走访社区矫正对象500余人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30余场次,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为0。开展安置帮教对象核查3530人次,镇村对全县1863名安置帮教对象(其中重点对象203名)开展多轮走访,开展三轮安置帮教档案检查。全面落实安置帮教重点对象“必接”制度,共接回188人(其中重点对象40人),公安、司法互通刑释人员232人。对1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慰问,并送上扫黑除恶宣传品。四是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印发《南陵县司法局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专项行动方案》,着眼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全面排查化解可能引发治安、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暂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结合“两大一防”,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摸排,鼓励检举、揭发涉黑涉恶线索,共对343名重点人员进行了走访摸排,在重要节点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学习宣传,开展以“与法童行·护未成长”“向校园霸凌说不”等主题扫黑除恶进校园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反有组织犯罪法》专题讲座。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法治能力有待提高,个别领导干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不到位,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亲自研究部署少,重视程度有差异,工作力度有强弱。二是合法性审查力量不足,合法性审查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培养专业力量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尤其是部分镇缺少专门的法制审核人员,从事合法性审查的人员多是兼职,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然存在程序缺失、倒置,未保障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等情况,导致案件被撤销或确认违法的个例,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人民群众对普法的多样性需求增加,落实普法规划常规动作有待突破,自选动作创新还不够。五是安置帮教对象重新犯罪风险仍然较高,部分安置帮教对象因各种原因缺乏谋生手段,回归社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稳定的工作,容易再次犯罪。
三、2025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快步伐全方位统筹依法治县工作
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大法治督察和考核力度,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争取通智慧矫正中心验收
根据司法部关于智慧矫正中心的执行标准,顺利打通安徽省社区矫正“情、指、行”一体化系统诸多模块,邀请司法部或省司法厅对南陵县智慧矫正中心进行验收。
(三)加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体制机制建设
增强应诉能力,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认真负责地做好县政府应诉案件的办理工作,确保出庭应诉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对可能败诉的案件做到事前有汇报,事后有报告。
(四)持续规范行政行为
健全行政败诉案件倒查机制,持续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行动。结合镇赋权工作,加大规范镇街行政执法行为力度。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落实法制审核制度,推进县乡二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
(五)做实安置帮教工作
全力加强排查走访,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安置帮教人员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不发生有严重影响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保持安置帮教工作持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