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财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17 14:48信息来源: 南陵县财政局阅读次数:编辑:邓小雪 字体:【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陵县财政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运行效益,积极应对转型升级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克服刚性支出增加的困难,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连续两年(2017、2018年度)获财政部、省政府的通报表扬,2018年民生工程考核获全市并列第一名,并得到100万元财政奖励。具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放管结合,厚植税源,着力稳定财政运行预期。

严格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放水养鱼”、厚植税源,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宣传,密切部门配合,推进“四送一服”,做好靠前服务,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保费率、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一系列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全年累计减收税费5.4亿元,其中:减税4.1亿元,降费1.3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产业扶持投入,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坚决落实调整和完善土地使用税奖补政策、税收退库以及税收保障等一系列办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4321”政银担合作、“税融通”、“劝耕贷”、小微企业续贷过桥等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累计拨付产业发展基金、政策性奖补、创业就业贷款贴息等各类扶持资金3.95亿元,新增政银担业务5.86亿元、发放税融通贷款1.87亿元、发放中小企业信用贷1.06亿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9.88亿元。

强化收入预期管理。密切关注税制改革动向,加强减税降费政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影响分析。科学研判收入形势,加强收入调度,强化税收保障,坚持依法治税,推进开源节流,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截止2019年10月末,我县财政收入实际完成27.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全年预计完成财政收入32.55亿元,占预算的104%。

(二)多措并举,拓展财源,聚力增强基本财力保障。

加大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坚持“应盘尽盘、能盘尽盘”,全面统筹盘活政府资金、资产和资源,加强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加大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统筹使用力度,严格落实盘活存量资金各项管理规定,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年累计盘活各类政府资金、资产和资源0.7亿元。

依法合规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发挥政府债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依规扩大债券资金使用范围,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对少数实施进度较慢的政府债券资金项目,按程序收回重新调整安排使用。2019年,我县4个自求平衡专项债券项目已成功申报入库,已发行到位债券资金4.5亿元。

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加强政策对接,密切部门配合,认真编制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及财力性转移支付等补助政策。全年累计争取各项转移支付补助172798万元,其中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3724万元。

(三)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需求。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19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1250.9万元,同比下降3%。

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在足额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经费预算的基础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等重点支出需求,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先保障民生。提前谋划,精准实施,精细管理,全面落实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食品安全等各项民生政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获得感。2019年,全县30项民生工程支出12.35亿元,全口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  %。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存量,扎实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套路贷”、“校园贷”、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及扶贫小额贷款专项清理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建立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快资金支付,严格资金监管,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9年,累计拨付各类扶贫资金7660万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财力支持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累计拨付秸秆禁烧、城乡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支出  4412.97万元。

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累计拨付农村“四好”公路、美丽乡村、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资金21407.39万元。

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紧密围绕“新兴产业腾飞、城乡品质提升、党建品牌深化”三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部门党建经费预算保障,持续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城市运行、公共安全、创建文明县城等资金保障能力。2019年,累计拨付“三大工程”建设资金15853万元。

(四)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努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县镇财政体制、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支付、预算绩效管理等重点财政改革,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加强涉改部门财务和资产管理。按照“基本支出随人走、项目经费跟事走”的原则,加强业务指导,规范划转程序,严明纪律规定,统筹做好涉改部门账户管理、债权债务清理、资产财务交接及经费保障等工作,确保县级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加强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管理,做好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准备工作,落实行政事业单位月度资产报告制度,规范单位资产处置行为;牵头拟定了我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严格国有企业员额控制、动态管理,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配合组织部门加强对县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管理,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效益。

强化财政监管和自觉接受监督。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小金库”治理长效监管机制,认真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专项检查等工作,坚决斩断伸向财政资金的“黑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和预算信息公开,切实增强财经纪律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