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市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二十大精神,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抓改革求创新、抓制度促规范、抓作风提效能、抓特色出亮点,推动我县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新南陵作出新贡献。
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严守耕地红线,实现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三区三线”划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标注耕地恢复指标任务,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纳入一票否决事项,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力争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任务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任务亩,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开展耕地恢复专项工作。根据我县耕地恢复目标任务万亩,统筹编制实施方案,合理分解恢复任务,科学安排恢复时序,严格规范验收核定,耕地恢复后统一上图入库,并严格后期管护,明确各级政府相关责任和管护期限,确保恢复耕地正常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实行耕地智慧管理。以国土“三调”数据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逐地块建立耕地“电子身份证”,精准掌握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基本信息及变化情况。开展耕地“非农化”监测,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按月提取下发“六严禁”图斑,要求限期整改,并通报整改情况。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出台南陵县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南陵县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二)要素精准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强化资源总量管理,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与消化存量土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一体推进、同步保障。超前谋划、主动服务,快速协调解决问题,打造要素保障升级版。
发挥报批系统集成作用。优化用地报批系统,开发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耕地、规划等数据自动化分析,提高内部审查效率。建立报省报部项目管理系统,加强实时监管。升级土地征收管理系统,推动土地征收全流程管理。
严格林地定额计划审批。坚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总量控制,合理安排林地定额计划,积极争取省级定额指标,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上报程序,防止批而不用、囤积林地等闲置情况发生。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力整合关闭僵尸矿山,注销清理过期探矿权。加快矿业权出让电子化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探索“净矿”出让模式,合理有序投放砂石采矿权。
(三)深化资源节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质效。
加大存量土地清理力度。高位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消化处置各类存量土地不低于亩。严把双合同审查关,适时开展“双随机”检查。建立涉法涉诉设抵押闲置土地强制收回机制。
加快工业用地调查成果运用。完成工业用地调查入库和工业用地指南编制工作,严格工业项目管控要求,提升产业用地配置效率。应用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平台,导入工业用地调查数据,开展绩效评价,精准识别低效闲置土地,实施靶向治理。
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争取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合理统筹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机制,积极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聚焦空间优化,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按部、省时序要求,力争3月底前全面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同时强化规划实施监管,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加强底线约束。
加快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开展新一轮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协助县直部门加快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规划成果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编制。
(五)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科学划定国土空间整治修复重点区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加大废弃矿山修复力度。实施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完成销号1个以上。坚持“以用定治”,完善废弃矿山市场化项目库信息,分批次向社会公开推介,争取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县级绿色矿山动态管理,健全绿色矿山随机抽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开展省级湿地、森林自然公园建设。编制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推行湿地分级管理。
(六)坚守以人为本,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效能。
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深入落实清单化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做到举一反三、分类处置,妥善处理涉企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全力争创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