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陵县2024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的通知
大浦试验区、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及驻陵有关单位:
现将《南陵县2024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陵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专项领导小组
2024年5月8日
南陵县2024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厅〔2021〕10号)文件精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狠抓帮扶落实,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交流合作,强化优势互补,持续推进南陵县灵璧县区域协调发展,结合两县实际,制定南陵县2024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围绕《南陵县-灵璧县县域结对帮扶四年规划》(2022-2025年)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措施落细落实,着力在产业合作、资金支持、干部人才交流、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等方面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务实笃行,进一步巩固乡村全面振兴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灵璧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帮扶工作,落实教育、医疗、卫生、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协同灵璧县对2024年度帮扶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确权登记,落实资产管护责任,发挥产业项目效益,持续带动低收入群体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结合两县创新经验,共同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强化乡村治理基础,巩固治理有效成果。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支持灵璧县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推进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以实施公共文化、文艺创作、文化人才、遗产保护帮扶合作为抓手,协助灵璧县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以两县重点景区为主要对象,开展旅游营销协作,每年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不少于1次,共同打造旅游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旅游市场互动宣传,持续开展两地居民、帮扶协作企业职工等凭有效证件享受互游景点门票、星级酒店、农家乐餐饮消费优惠活动。引导旅行社开展定向旅客输送,根据旅行社实际开展业务情况,给予适度政策奖励。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赓续红色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三是加强生态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循环化发展合作,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方面加强交流,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绿色融合发展。
(三)深化产业就业帮扶。一是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两县继续实施“南菌北移”工程,以菌菇产业为主导,完善专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大科研、技术和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力度,着力提升具有灵璧县县域特色、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知名度。二是加强工业园区战略协作。围绕南陵县“1861战略”、“一首一优四新”先进制造业体系和灵璧县产业布局规划,积极开展行业交流,推动企业及公共平台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企业对接洽谈会、展示推介会以及组织相关企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合作创造条件。开展园区共建交流、企业考察等活动,共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企业投资服务工作,完善企业扶持政策体系互通机制。三是深化两地交流合作。围绕两县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灵璧县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房,引导两县涉农电商互动销售双方农产品。通过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举办经贸洽谈活动,助推两地农产品拓展市内外市场。加强南陵县灵璧县产业帮扶协作,实施企业交流常态化和合作制度化的协作机制,帮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收益增长。四是深化人才就业帮扶。加强两县人社部门协作,建立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用工信息精准对接,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快速就业,已就业人口的稳定就业,带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人口就业增收。全年在灵璧县组织不少于2场专场招聘会,实现不少于10名易返贫致贫人口到芜湖市就业。整合两地培训资源,紧扣两县需求,每年至少为50名脱贫人口提供农村电子商务、电焊、保姆、月嫂等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提升农村低收入劳动力技能水平。五是促进招商引资互动共赢。持续深化与灵璧县轴承产业园区合作,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立足南陵县灵璧县招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承载能力及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两地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和投资渠道共享机制。协同开展双向集群招商、产业导向和产业链互补招商,完善两地定期互访、沟通协调、招商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六是推动产业科技交流进步。持续开展两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交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开展科技创新培训和指导,邀请高校专家、企业科技人员前往灵璧县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不少于1次。
(四)加强资金项目支持。一是精准谋划项目。2024年南陵县向灵璧县拨付帮扶资金1800万元。配合灵璧县优化帮扶资金分配体系,围绕提升灵璧县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等重点项目,带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人口增收,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协助灵璧县相关单位倒排项目工期、强化保障,明确时间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时高效完成项目建设,确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完善项目效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农村低收入人群参与项目建设,获得劳动务工、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稳定收益,推动项目带贫效益最大化。三是严格规范资金监管。严格落实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和项目调度及督查机制等,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安全、规范。按程序及时拨付资金,防止账面滞留、突击拨付、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帮扶资金等行为。要对财政帮扶资金投向、项目安排、拨付流程、使用结果等进行全程监管并制定绩效评价清单。
(五)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培训。一是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赴灵璧县挂职交流。向灵璧县组织选派挂职干部2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5名,选派挂职任期到本年年底(教师根据学期安排),挂职时间连续不间断,切实发挥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发挥南陵县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优势,以委托培训、跟班学习、支教支医支农等形式,为灵璧县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二是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做好联合开展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培训的统筹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多形式、分层次组织开展交流培训。南陵县对口部门要主动与灵璧县相关单位、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协助做好挂职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六)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拓宽帮扶领域,挖掘帮扶潜力,创新帮扶内涵。一是深化结对共建交流。何湾镇、家发镇与灵璧县下楼镇、虞姬镇开展结对共建,两镇各选1个村与灵璧县有关村结对,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等方面交流学习,突出共建实效,强化乡村振兴基础。持续深化医院、学校结对共建活动,组织1所医院与灵璧县医院在相关学科建设、医务人员培训、远程医疗运用、医疗技术提升等方面加大精准协作力度,共同提升两县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组织不少于1所学校与灵璧县相关学校结对,推动两地学校务实合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用,共同促进两县教育水平提质升级。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县域结对帮扶。群团组织要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到灵璧县开展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重点聚焦孤儿、困难学生、重病患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升帮扶实效。县工商联要引导商会、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将企业优势与村级资源有机结合,为村、企结好“对子”、选对“路子”,助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推进消费帮扶提档升级。进一步深化两地产销对接,持续推动灵璧县小磨香油、富硒鸡蛋等农特产品进入南陵市场,推动两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积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采购灵璧县农特产品,多途径帮销带销。积极组织灵璧农产品参加农博会、电博会等推广活动,加强线上销售渠道建设,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发展“电商+合作社+农户”的直采直销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力争打造一批灵璧县特色品牌农产品。
三、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南陵县履行好帮扶责任,灵璧县强化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到灵璧县开展调研走访1次以上,指导督促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县乡村振兴部门每半年组织召开1次县域结对帮扶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协调推进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县相关单位要加强与灵璧县对口单位交流沟通,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
(二)强化责任落实。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两县乡村振兴部门负责县域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考核督查。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对照自身职责制定本年度县域结对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优化实化产业、就业、资金、项目、人员、消费等帮扶政策举措,确保组织有序、准备充分、成果巩固。
(三)强化总结宣传。各单位在结对帮扶过程中,既要将我县乡村振兴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灵璧县,也要将灵璧县的典型做法复制到我县,做到锻长补短、优势互补。要深入宣传县域结对帮扶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发挥先进典型激励作用。要严格落实作风建设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务求结对帮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