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有效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坚决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和党政同责要求,积极推进粮食和油料生产工作,保障粮油丰产丰收。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85.76万亩、36.66万吨,面积同比增长0.08%、产量增长0.96%,圆满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立稳定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2.4万亩、紫云英原良种繁育基地6万余亩,2024年全县早稻种子生产总量为1250万公斤,杂交稻种35万公斤,紫云英种子550万公斤,南陵县生产销售的常规稻良种占安徽省早稻种子销量的70%以上,紫云英种子销售量连续十几年占全国市场总量的30%以上。稳定畜牧生产,生猪存栏15.97万头,出栏21.6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2448万头;家禽存栏907.75万只,出栏3329.96万只;肉牛存栏0.4551万头,出栏0.21万头。全年肉类总产8.44万吨,同比增长2.8%;水产养殖面积约1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0977万吨,同比增长3.97%。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动植物检疫和绿色防控,抓好病虫监测预警及重大病虫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24年全县秸秆可收集资源量29.2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27.51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02 %,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58.78%。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装备配套率达到98.2%,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96%。
(二)引育并重,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扶持,2024年,我县出台了《南陵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农财〔2024〕148号),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资金”,重点培育“芜湖·南陵大米”主导产业和紫云英、食药用菌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培育和壮大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24年度,我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1.56亿元,同比增长31.56%左右。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5家,目前我县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7家,其中国家级1家,为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省级16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民宿产业,提升民宿品质和品牌影响力,2024年我县新增3家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分别是三里镇的徽香园、烟墩镇的花田霭里民宿、何湾镇的燕子洞景区。加强产业融合项目建设,芜湖大米产业集群、食用菌产业强镇项目成功获批2024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项目立项。产业集群建设项目13个,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900万元,已开工的项目8个,总体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0%以上;许镇镇食用菌产业强镇建设项目4个,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工作,2024年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累计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14.6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创建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3个,申报第四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2024年申报一产固投项目9个一产固投项目,项目总投资额58455万元,全年完成上报数47362万元,同比增长51.6%。
(三)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印发《南陵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南农工〔2025〕1号),编制《二轮土地延包试点资料汇编》《二轮延包试点工作操作指南》,完成烟墩镇5246户摸底核实,占比100%,完成5181户合同网签,占比98.76%。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整合衔接资金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7352.88万元,新建帮扶项目15个,建设食用菌智能方、农产品加工中心等,年均新增村集体收益约367.6万元。2024年全县147个村村均收入211.94万元,村均收益97.8万元,收益50万元以上村125个,占比85.03%。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重点支持大田(工厂化)育供苗机插秧、无人机施肥、病虫害无人机飞防2个单环节托管服务。共实施完成大田(工厂化)育供苗机插秧单环节托管面积2.65万亩,病虫害无人机飞防单环节托管面积10.89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2024年新增培育农民合作社10个,新增培育家庭农场102个,新增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累计面积47.53万亩,比例达到75.2%。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和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整治行动,共排查出问题358个,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合同、财务管理不规范,未建立资产管理台账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完成问题整改347个,占比97%,完成4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2024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6元,增幅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
(四)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023年度2.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任务,在上级检查验收中均获得较高评价,并利用项目结余资金再次招标进行改造提升。有序推进2024年度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体进度约完成90%,同样利用项目结余资金再次招标进行改造提升。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对2019年以来所有高标项目进行多次调度,反复排查、梳理,共发现施工、监理、管护等问题25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管理,督促指导各镇实施2024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奖补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实际使用小农水奖补和管护资金约有457万元,项目实施办法受到广大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热烈欢迎,其中,弋江镇合义村利用管护资金15万元,对损毁多年的渠道进行修复,完工后,村民赠送锦旗到村委会以示感谢。积极配合县发改、水务部门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工作。
(五)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4年累计举办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型培训班5个班、技能服务型培训班1个班,共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人,做到参培率和合格率两个100%。我县1名优秀高素质农民当选为芜湖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在全省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芜湖市预赛中获得团体第一以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个的好成绩。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举办县级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分2个批次赴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等地开展脱产业务培训,提升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水平,其中全县有17名农技员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集中培训,其中8名农技员骨干参加了跨省培训。推广农业主推技术,组织编写“长江中下游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等17项主推技术予以推广,并在试验示范基地展示观摩。组织编写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县水稻种植户中实施推广,推广使用面积达3.17万亩。统一规范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特早熟早稻机播生产技术规程》省标征询专家意见,《中华鳖天然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黄缘闭壳龟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市级标准发布,《林下香菇种植技术规范》市级标准立项待评审。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落实帮扶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责任机制,建立包保责任清单,包保全县766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强化动态监测,以“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为原则,杜绝返贫致贫隐患。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环节,落实健康帮扶各项政策,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发放教育资助资金374.42万元,“雨露计划”补贴资金100.2万元,严格落实脱贫户、监测户住房安全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1户,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产业增收举措,加强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和运维,统筹各级衔接资金11226万元,实施119个产业、交通和水利项目。发放自种自养达省标奖补资金合计624.85万元,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资金入股等奖补资金91.2万元,投放小额信贷4260万元,持续助力脱贫户、监测对象产业增收。抓好县域结对帮扶和消费帮扶工作,与灵璧县保持高位对接,2024年双方走访互动241人次,向灵璧县拨付帮扶资金1800万元,派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7人,为帮扶灵璧县农副产品销售共计90.72万元。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强菜篮子稳产保供,2024年蔬菜面积124770亩,增幅2.7%,产量17.75万吨、增幅3.1%,获芜湖市农业数字化和蔬菜基地项目4个,荣获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安徽省蔬菜生产优秀集体,食药用菌高质量发展“南陵模式”在安徽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交流座谈会上落地生花。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安徽省“农安康”智慧监管平台管理和应用,全市第二、全省前列,承办芜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会议获好评,创新建设安徽省乡镇星级示范监管站(三里站),遴选创建县级示范镇站4家,全年定量检测810组,《重科技 严标准 提质量 推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高质量发展》撰稿入选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典范”。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市级蔬菜标准园2家,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2家,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个,芜湖云菇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数字农业工厂,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获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地。加强农业品牌推广建设,“南陵大米”“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奎湖鳙鱼”品牌价值分别为43.88 亿元、2.46亿元、1.14亿元,新增绿色食品5家15个产品、有机产品1家2个产品,“南陵香菇”“南陵秀珍菇”“南陵贡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水之灵健康产业集团“南陵中华鳖”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最受欢迎产品”,安徽紫楠食品有限公司(紫楠牌)获评省级皖美农品企业品牌,联系安徽省电视台《皖美乡村》栏目组拍摄《南陵菌物--菌棒上的致富花》《热土捧出家乡美--南陵地标产品》等专题片6节、市电视台《乡约鸠兹》栏目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30多期,《南陵县全国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基地》省台核播中。
(八)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大廊道建设和都市型农业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完成2023年度16个和美乡村中心村、2024年度106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任务,完成农村改厕工作任务。二是全面启动2023年度和美乡村建设16个点位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提升建设成效,重点打造节点、挖掘乡村文化。三是实施“千万工程”,成立南陵县“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彰显徽风皖韵、体现南陵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度第一批省级精品村池湖、霭里正在推进工程进度,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工程。桃园、联三入选2024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全县面上持续推进以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和村庄规划建设提升、村庄清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4年计划完成农村户厕1000座,推进畜禽养殖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69%。
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县农业农村局将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全力实施“343”行动,探索“大枢纽”“大片区”“大廊道”三大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打造“种业大县”“稻米大县”“菌物大县”“品牌大县”,完善“都市型、科技型、精细型”农业布局,精准施策,奋力谱写南陵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新优势。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及时跟踪《南陵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南陵县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南陵县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奖补的补充规定》《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扶持政策实际效果,并及时调整,确保政策持续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围绕“精品米、食用菌、中草药和预制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廊道建设,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紧扣都市型生态农业这一定位,围绕“生态+融合+共享”的发展思路,整合资金、项目,将精品示范村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等各类项目优先支持农旅融合。结合“两道三山五区”和“南陵二十四”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以“共富匠坊”为牵引,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美丽农家”样本。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三是发力“一镇一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方式。围绕“一镇一业”发展目标,做好“土特产”文章,结合镇域资源禀赋,聚焦主导产业,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助力镇域经济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籍山镇大力发展食药用菌、弋江镇做强紫云英产业、许镇镇壮大渔产业、三里镇发展糯米产业、何湾镇发展凤丹中药材、工山镇发展蓝莓产业、家发镇近郊果蔬种植和烟墩镇功能茶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