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文旅体局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16 18:18信息来源: 南陵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阅读次数: 字体:【  


(一)文化方面

1.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县级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提升现代化城市软实力。以现行文旅部国家一级馆标准,新建南陵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建成春谷剧院,加大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县、镇、村三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抓实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镇村文化专业人员,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3.持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和维修。以三大国保单位、铁拐宋墓出土文物、城区古桥为重点,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资金,有序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

4.实施非遗文物保护强基工程专门设立南陵县非遗保护中心。挖掘、整理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实施非遗文化活化工程,走“非遗+”发展路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布展再现,让非遗文化“动起来”,打造一批非遗研学基地、非遗展演基地,持续推进传统技艺、非遗传承的传承基地建设。

5.筑强特色文化品牌。坚持文旅融合,融入地方特色,久久为功,持续打造“一镇一品”文旅节庆品牌,促进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二)旅游工作

1.建立动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库,实现文化旅游业有序发展。发挥项目的引领性、牵动性、带动性作用,分层次、分类型、分时序进行动态管理。以文化引领旅游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丫山景区、奎湖旅游度假区、大浦旅游区等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提炼阐释和文化元素植入工作,创建一批文旅融合型重点旅游项目。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省级“四级联创”、旅游新业态等品牌创建为抓手,有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

2.加快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发展。分依托区域资源本底,依托原有景区景点,分析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瓶颈,把脉发展方向,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谱系,结合产品优势,重点支持何湾、许镇、烟墩分别打造“花海石林乡村养生旅游集聚区”、“富美湖乡乡村美食旅游集聚区”、“原乡体验乡村民俗旅游集聚区”,打造不同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发展。

3.建设南陵一号旅游廊道,助力全域旅游新发展。以县城南部生态度假区为核心,以G205和G318风景道为依托,串连许镇、籍山、三里、烟墩、何湾、工山6个乡镇及沿线4个A级景区和3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重点打造南陵一号旅游廊道。依托现有的国、省、县道,加强自驾车服务中心、驿站、汽车营地等节点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沿途道路景观,打造南陵全域旅游示范廊,有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体育发展

1.配套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一方面对标“五个一”“三个一”考核任务,各镇建设一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块全民健身广场,一块多功能球场。进一步配套完善县城区公共体育场地。另一方面充分地方旅游资源禀赋,在烟墩霭里建设骑行道路和一条人行登山步道,在家发板石岭建设一条体育健身步道。

2.实施体育+旅游工程,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按照体育搭台、旅游唱戏的发展思路,围绕环奎湖自行车赛道和健步走赛道等基础设施,举办系列自主IP体育赛事和活动,集聚人气。顺应“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结合生态资源优势,延长体育产业链条,积极打造大浦海啸馆水运动休闲项目、奎湖龙舟赛、丫山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电子竞技项目、马拉松品牌赛事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202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