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7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1-07-01 10:08信息来源: 南陵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阅读次数: 字体:【  

 

 

 

 

南文旅体〔202133号

 

 

关于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79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办理类别:A

 

强光铸代表:

    你在南陵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提出

了《关于启动牯牛山古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建议》,现答

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牯牛山城址位于安徽省南陵县城东3公里的籍山镇先进

村,北面紧依318国道,西南靠邻205国道。与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皖南土墩墓群相距2公里。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城址1984年文物普查发现。1996年秋,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遗址进行详细探查,初步判断为一处古城址。1997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出土了陶器、原始瓷器、铜器和石器百余件,以及烧制陶器、铸造铜器、建筑物房基、碳化稻壳等遗迹多处,年代为商末至春秋初。器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形成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牯牛山文化”。其内含与“国保”南陵大工山古铜矿遗址、皖南土墩墓群基本一致。

牯牛山古城南北长约900米,东西宽750米,保护面积

面积约70万平方米。古城由五个高台地组成,各台地间以水道相隔,相互独立,水道约与外围护城河沟通。文化堆积厚度约0.5--3米,护城河宽20—50米,环绕古城四周,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古城设计合理,布局严谨,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

牯牛山城址是皖南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址。它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填补吴越地区先秦史空白,对于研究吴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其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探讨它与大工山铜矿遗址和皖南土墩墓群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利用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已经启动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牯牛山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工作。近年来已争取了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牯牛山城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编制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2021年10月组织专家评审,2021年底报国家文物局审定。同时,为保证国保单位的安全,县文物主管部门还聘请了文物保护员,定期对牯牛山城址进行安全巡查,防止破坏文物安全的事件发生。

三、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文物保护法》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第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遗址,可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请:一、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保护规划已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三、考古工作计划已获批准并启动实施;四、具备符合保护规划的遗址公园规划;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

 四、下一步工作:

为做好牯牛山城址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工作工作,南陵县政府已组织县文物主管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进行联系,加强了沟通,对前期申报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成规划文本评审上报工作,为牯牛山城址考古遗址公园的早日申报立项创造条件。

感谢代表对南陵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6月27日

 

系 人:王东明

联系电话:139553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