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尹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芜湖市120院前急救中心南陵县分中心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院前急救基本情况
1、目前我县120急救中心以南陵县医院急诊科为依托,承担着全县内范围院前急救任务。2011年10月,安徽省发改委下达了南陵县急救中心项目。根据省发改委发改投资〔2011〕1050号文件,急救中心新建项目650平方米,项目资金35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10万元,地方自筹145万元,用于土建工程,与迁址新建设的县医院合并建设,设立相对独立的县急救中心,该项目已于2014年5月投入使用。县医院急诊科现配备5辆转运型救护车,2名院前急救医师、6名急救护士、5名驾驶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2021年医疗急救出车8000余次,执行全县应急保障任务100余次。
2、全县医疗机构救护车现状:南陵县医院现有急救车5辆、南陵县中医医院1辆、华泰医院1辆,2021年新冠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保障配备救护车5辆(弋江、许镇、工山、三里、家发各1辆),共计11辆。
二、目前我县急救中心能力与上级文件规定的差距
根据《安徽省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 年)》(皖卫发〔2021〕23号)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安徽省院前急救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卫医秘〔2020〕 412号)要求,加强县域急诊急救设施设备条件、人员队伍建设,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院前院内工作转接程序,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1、县医院需要改造一间独立的120调度中心并投入信息化建设。120中心建立信息化平台统一指挥调度。能够实时掌握各院前急救医疗机构的急救人员、车辆运行情况,对呼叫信息、院前急救信息、院前急救病历等做到信息化管理。
2、按照每3万人口配备1辆救护车的标准,南陵县医院应配备不少于5辆救护车(其中负压救护车2辆、重症监护型救护车1辆),南陵县中医医院应配备不少于2辆救护车,8个中心卫生院应各配备1辆。综合测算,目前全县尚缺4辆救护车。
三、建立南陵县120急救中心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县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建设,助推我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利患者双向转诊提升县域就诊率。
1、改善120急救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安徽省院前急救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卫医秘〔2020〕412号)规定,各地要落实政府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将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纳入本级卫生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我委将积极争取县财政投入,对县医院急诊科房屋进行改造并投入信息化建设,成立南陵县120急救调度中心。主要包括通讯系统、救护车定位追踪、呼叫号码和位置显示、计算机辅助指挥、移动数据传输等功能,预算90万元(其中房屋改造20万、信息化建设70万),南陵县120急救调度中心运行成本由政府财政投入。
2、完善我县120急救中心网络设置。以县医院为主、县中医医院为辅、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共同承担县内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根据全县各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及卫生资源现状,先确定南陵县医院、南陵县中医医院、许镇医院、弋江医院、三里中心卫生院、何湾中心卫生院、工山中心卫生院为120院前急救站,其他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达到条件后提出申请,经验收合格报县卫健委同意后,确定为120院前急救站。社会办医院经申请审核具备院前急救条件的,也可纳入院前急救体系。逐步形成以县医院为主、县中医医院辅助、各镇卫生院配合、社会办医参与覆盖全县的院前急救网络,急救站点的人员由各点安排,患者转诊至牵头医院纳入医共体绩效考核。
3、加强人力资源投入。急救中心设立管理人员1名,主要负责急救中心日常管理、联络协调工作。调度中心需要工作人员5名,主要负责24小时接听电话、调度车辆、信息记录整理工作,急救人员由各急救站点安排,预算人力成本40万/年,新设的镇卫生院急救站点医务人员和驾驶员至少需增配10人(包括医生、护士、驾驶员)。上述16名工作人员工资预算128万一年,申请财政全额拨款。
4、增配医疗救护车辆。按照每3万人配备1辆救护车的标准配齐救护车辆,计划先投入108万采购2台负压救护车、2台普通救护车,后期再根据实际需求增配救护车,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5、加强管理,规范院前急救。所有救护车24小时待命,由120调度中心统一调度使用。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成立医疗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院前急救管理制度,规范院前急救服务行为,强化制度落实,提高核心制度执行力,工作实绩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6、强化培训宣传,提升我县急救水平。县、镇各医疗机构均开展医疗急救培训,并纳入医疗质量督查的范围,记入年终考核。下一步,将扩大培训范围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机会普及急救知识,使更多的社会公众掌握必要的基本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
2022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