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二月份芜湖市疾病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4-02-02 15:42信息来源: 南陵县卫生健康委员会阅读次数:编辑:潘牡红 字体:【  

二月正值冬春季,气温较低,恰逢新春佳节,人员流动性增加、相互接触频繁,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芜湖疾控提醒广大民,在欢度佳节之际,注意假期出行健康,预防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等。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近期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有所降低,流感报告病例数和暴发疫情也有所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从全球来看,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公众仍应适当做好个人防护。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禽或带病毒的活禽导致感染,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已感染的禽类及其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环境被感染,多见于冬春季节。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患者自出疹前1-2天至疱疹完全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易引起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疫情。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家中应使用洗手液/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不少于20秒。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肘部或者纸巾遮住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家和工作场所做到每日开窗通风2-3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坚持佩戴口罩。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后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2.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坚持个人防护,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班或上课,尽量减少接触他人。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3.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可有效降低疾病感染和发生重症的风险。建议无相关接种禁忌的易感人群积极接种流感、新冠、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目前尚无预防人感染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因此做好个人防护仍是预防的关键。

4.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检疫证明的冷冻冰鲜禽肉,尽量不购买活禽或自行宰杀活禽,不食用病死禽。处理食物时应注意生熟分开,禽肉和蛋类需煮熟煮透后食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及时洗手。

食源性疾病

新春佳节将至,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亲友聚餐、外出就餐机会增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享美食之时,应注意饮食卫生,谨防食源性疾病,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健康提示

1.科学采购食品。购买和食用包装食品时,应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购买新鲜的蔬菜、禽畜类食品,不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

2.食物储存科学得当。春节前不少家庭会采购囤货,采购时应注意不同食材的储存条件,分类分区储存。建议少吃剩菜剩饭,隔夜饭菜在食用前应加热煮熟煮透。

3.做好手卫生和厨房清洁。餐前便后、做饭之前和过程中应勤洗手。厨房用具保持清洁,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应注意防虫防鼠。

4.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烹饪、制作食品时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案板、刀具、器皿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生食上携带的病菌污染熟食。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水产品。冰箱里取出的食物需要彻底热透方能再次食用。

5.外出就餐多查看。外出聚餐、预定年夜饭时应选择营业执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就餐时建议使用公筷公勺,注意饮食卫生。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冬春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多发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通常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燃气、煤气热水器使用、安装不当或质量不合格,煤气灶或煤气管道发生气体泄露等情况下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此外,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健康提示
    1.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正确安装和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室内使用煤炉、炭火取暖时,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定期对燃气、煤气灶具、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以及燃气、煤气管道进行检修。
    2.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
    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时,可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正常运行。
    3.加强车内通风。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开启空调应使用外循环模式,并定时开窗通风;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4.提高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处理能力。
    首先立即开窗通风使空气对流,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熄灭炭火等设施设备,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