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健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定《2024年巩固健康脱贫成果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卫健系统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卫生系统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分工。
二、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优化县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为脱贫人口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县级院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做深做实。建设“一个急救中心、6+N个急救站”,打造城区15分钟和乡村30分钟急救圈,有效缓解群众因呼叫120无车可派的现象,县域内急危重症患者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实施34种大病专项救治。落实南陵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救治对象和定点救治医院,保障救治工作组织实施。按病种、分级别设置,满足诊疗需求,落实基层首诊制,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大病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确有必要的,转诊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同时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积极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印制宣传资料、入户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有关政策(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交押金、一站式结算、分级诊疗等),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签尽签工作。对居住在本辖区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3个,共签约履约脱贫户、监测对象9854人。
五、夯实医疗服务阵地,提升就医环境。持续巩固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消除成效,实现全县各行政村均建设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村医。推进“一院一策”能力提升,夯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定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发展方向,通过派驻专家坐诊、师带徒等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重点打造许镇、弋江2个县域诊疗次中心,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稳定村医队伍。同时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目前我县已有7家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024年积极争创籍山镇中心卫生院、烟墩镇中心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达标工作。
六、基层医疗机构招聘工作。根据我县乡村医生岗位要求,组织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培训,加强委培村医教育培训,将乡村医生全力打造为农村地区实用型的全科医生。对各院区实行“编制统管、岗位统筹”,重新设置基层院区编内和编外人员岗位。积极推动人才工作,制定《卫生专技人才双向交流实施方案》《南陵县总医院县级院区长期借调人员编制调入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医共体内人员流动管理,通过双向交流方式,帮助基层院区加快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卫生技术水平。2024年将安排51名医师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其中25人延续,新增26人。
七、强化公卫服务质效,提高健康水平。结合家庭签约服务,拟定《南陵县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推进医防融合,建立完善巡诊机制,安排县级医院专家和护士组成巡回医疗小组,通过改造核酸检测车、配备心电图机、血压计、听诊器等基本医疗设备,深入村镇进行全覆盖巡诊服务。组建以县、镇、村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健康服务团队,与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网格员进行协作,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宣传健康素养知识、县内就医惠民政策和措施,根据就医意愿和需求精准引入长三角医疗专家。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列文件,以重履约、重质量、重群众感受度为核心,加强对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慢性病目标人群的规范管理,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八、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发现风险人群。建立务实长效防贫机制,依托“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对罹患大病、重病导致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或家庭收入骤降的,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纳入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范围,与医保对接将监测对象疾病救治相关信息更新到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中,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核查监测对象户成员是否因病未救治情况和因病返贫情况,抓好对边缘易致贫户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地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对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灾区域人员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及时报送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