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2023-05-05 15:06信息来源: 芜湖市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阅读次数:编辑:姚云 字体:【  


 


 

县人大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围绕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将水源地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以水质改善和安全保障为核心,以“划、立、治”为重点,全面加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依法完成保护区划定。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要求,全县未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同时对因供水格局调整,不再供水的9个水源地报请县政府同意后依法予以撤销。

二是规范设立水源地标牌。全县已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全部按要求开展了勘界立标,明确了一、二级保护区边界和管理范围,同时《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合理设置了界标、警示标牌和宣传牌,一级保护区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因地制宜设置了隔离防护设施,达到了规范化要求。

三是持续开展水源地整治。2022年以来,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答复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问题的函》要求,持续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力度,分级分类,先后完成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48个,极大的消除了环境风险隐患,有效保障了水源地安全。

四是强化水源地水质监测。将全县“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纳入监测体系,按季度开展监测,近年来,全县在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同时针对汛期、疫情防控期等特殊时期,加密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水质变化状况,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

五是常态化开展水源地巡查。按照《南陵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巡查制度》要求,县、镇、村三级严格落实网格化巡查责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务局、县卫健委等职能部门每月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月巡查,巡查发现的问题以“一镇一单”形式下发属地政府限期落实整改,镇、村两级严格落实周巡查和日巡查制度,常态化开展巡查,通过健全制度、压实责任,大大消除了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不良因素。

六是防范水源周边环境风险。通过编制水源地突出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风险源名录、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风险排查等方式,从源头管控隐患,确保一旦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迅速查清并切断污染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七是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按照“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同水价”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将全县农村小水厂全部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分年度完成并网**,实现城乡居民共饮“一江水”的目标。目前籍山镇、家发镇、工山镇、三里镇、烟墩镇已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其他农村小水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及回购工作正在按时序推进。

八是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环境日等大型主题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普及水源保**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节水、爱水、护水”意识,努力形成全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一终极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早日实现并网**,同时持之以恒加强过渡期内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