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7-01 08:43信息来源: 芜湖市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阅读次数:编辑:姚云 字体:【  


一、2024 年上半年环境状况

2024年1—6月,全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7.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79.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列入考核的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10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奎湖、池湖等4个重点湖泊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考核要求。土壤、固废(危废)和辐射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环境安全事件。

二、2024 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减污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紧抓“五控”治理目标,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制定《南陵县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统筹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大重点区域环境监管。针对今年以来受不利气候条件和本地污染物排放叠加影响,县环委办对县城重点区域,特别是两个空气站点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交通道路,持续加强洒水降尘,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对站点1公里范围内施工企业加大管控,督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三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积极开展涉vocs企业指导帮扶,先后对全县16家涉气企业、10个加油站开展日常检查,对30余家企业开展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专项帮扶检查,对103家工业企业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对19家企业开展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帮扶1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有序推进许镇辅园家居产业“绿岛”集中喷涂中心项目,扎实做好重点企业减量化治理;四是加大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力度。采取全面防控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宣传引导和巡查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重点时段秸秆禁烧巡查力度,落实全域禁烧长效监管机制,压紧压实属地秸秆禁烧责任,最大限度降低秸秆焚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一是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源地全覆盖检查4轮,累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5个,定期对在册10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监测并向社会公布达标结果,上半年省级交叉互查、市级专项督察首次实现水源地问题零交办;二是聚焦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制定《漳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提升实施方案》,针对问题隐患制定近期举措12条、远期举措6条,目前正稳步推进各项整改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补助资金,今年以来累计谋划入库项目4个,总投资 9000 万元,预计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补助资金超 3000万元;三是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启动实施漳河、青弋江、青安江入河排口排查溯源监测摸底调查,重点对2条国省控主要河流、7条汇入支流开展排查,累计清查各类入河排口159个。按照生态环境部《入河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组织对全市长江一二级支流名录内的487个排口开展了认定,目前已完成青弋江干流排污口的排查监测认定和信息录入工作,正在对名录内的排口开展监测和规范化整治;四是强化国省市控断面水质目标管控。每月组织对监测站点上下游开展巡查,对水质超标断面及时进行预警及溯源调查,探索制定县域县域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改善重点跨界河流水质。

3.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监管,完成 三里镇云雪碳酸钙、工山镇代森锰锌2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持续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1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个共性问题、20个重点问题深入推进整改提升工作,目前已整改共性问题10个;制定《南陵县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大排查大整治,对通过自查发现的8条黑臭水体积极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达到“三无一满意”整治标准。开展尾矿库排查和地下水监测,不断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督促全县产废单位完成上年度申报及本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组织重点产废单位参加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对恒伟铋业、永杰铜业等企业开展危废帮扶检查,助推企业规范化管理。

(二)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1.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聚焦生态环境各级各类警示片反馈和披露问题,持续加大督导检查,强力推进问题整改。1—6月份,累计交办各级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32件,其中市级交问题14件,已完成整改3件;县级自查交办问题17件,已完成整改11件;省级警示片交办1件,正在整改中。所有问题已按照“问题、措施、标准、责任”四清单要求交办各载体责任单位整改,正在集中攻坚、重点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销号;省环保督察组入驻以来,我县率先成立“边督边改”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整改相关工作,截至目前,省环保督察转办的20件信访件,已办结13件,4件重点攻坚问题,正在有序推进整改中。

2.持续推动环境信访问题解决。坚持领导带案下访和绿桌恳谈制度,累计开展领导“带案”下访5次、绿桌恳谈3次。1-6月份全县环境信访件99件,比上年同期下降34%,信访件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达100%。

3.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排查整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家具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控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动及排污许可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1—6月份累计检查企业151家次,立案6件,罚款68.2万元。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服务,简化管理申请审批效率和质量,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实行专人受理,全程跟踪,提前服务,快速审批,项目审批过程中同步完成批前公示、批复公示、双随机一公开、事项网上办理等工作,做到告知承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即来即办。积极贯彻落实环评豁免和告知承诺制审批,按行业实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和告知承诺制,今年以来共受理并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2个,总投资0.45亿元;实行容缺受理项目4项,对企业缺少的资料进行一次性告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先受理后补正;持续推进“环企直通车”和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累计走访企业30家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个,提出“帮扶暖企”措施10余条。

2.源头管控把好项目质量关。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准入清单管理,今年以来共出具项目评估意见30余项,从源头管控“两高”项目和重污染项目,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推进环保产业“双招双引”。成立产业“双招双引”专班,对“双招双引”平台中新签约项目,及时更新项目信息,跟踪做好服务,正在积极谋划申报省级 EOD 模式项目,争取纳入国家试点。

(四)坚持“两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

1.奋力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基础,精心布局、提前谋划、深入研究,聚焦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紧盯创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深入调查研究,奋力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促进经济全面绿色发展。

2.持续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成立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安排专人巡查,组织对自然保护区遥感线索点位进行核查,对重点问题开展实地督查。截至目前,“绿盾”行动整改完成率100%。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今年以来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大节日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学生及社会公益组织参观扬子鳄保护区,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三、存在问题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保优压力大。虽然我县国考省考市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但受畜禽养殖、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压力大。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形势严峻。与往年同比,我县空气优良率有所提升,但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和本地污染源排放等综合因素影响,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是乡镇驻地及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短板。全县乡镇驻地建有

污水处理厂站合计 7 座,日处理能力 13610 吨,但进水量和进水浓度双低,个别处理站从建成起就没有发挥处理能力。全县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总计 95 个,20 吨以上 51 个,日处理能力 4127 吨,普遍存在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严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缺乏统筹,少数农村黑臭水体已治理完成,但仍存在潜在污染源,有返黑返臭风险。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下一步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1861”战略部署,以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引领,聚力实施“五大行动”,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形成“点绿成金、化青为银”两山转化实践样本,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加快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人民城市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