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怀中解读:《芜湖市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方案》
近日,媒体对新修订的芜湖市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采访了芜湖市生态环境局潘怀中局长。
请问办法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潘怀中:为深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行动,加快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请问方案起草经过哪些过程?
潘怀中:2月19日,书面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单位意见,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3月4日正式印发方案。
请问方案主要内容有哪些:
潘怀中:方案内容包括四个重要任务,四个保障措施组成。
重要任务:一是加强替代管理。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竹木加工、家具制造、汽车修理与维护、鞋和皮革制品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要按照《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技术指引(试行)》要求,开展低VOCs原辅材料和生产方式替代,优化管控台账及档案管理,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各地在认真梳理2021至2023年度VOCs源头削减治理项目清单基础上,对涉VOCs重点行业和使用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以及涉及有机化工生产的产业集群进行再排查,将含VOCs原辅材料使用企业全面纳入源头替代企业排查台账,2024年4月中旬前完成317家重点企业排查,对具备替代条件的,应于4月底前完成源头替代方案编制工作,2024年底前完成50%,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对无法替代的,要开展论证核实,严格把关并逐一说明。二是严格项目准入。严格落实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制鞋、汽修、木材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行业涂料种类及各项污染物指标限值。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项目,全市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和涂料、油墨等生产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需满足低(无)VOCs含量限值要求,市场上流通的水性涂料等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执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应在包装标志或产品说明上标明符合标准的分类、产品类别及产品类型(或施涂方式)。三是强化示范带动。结合产业特点,实施工业涂装、包装印刷重点行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企业豁免末端治理设施试点,完善建立含VOCs物料生产端和使用端清洁原辅材料替代正面清单。各地要将全部生产水性、粉末、无溶剂、辐射固化涂料以及水性和能量固化油墨、水基和半水基清洗剂、水基型和本体型胶粘剂的生产企业,以及已经完全实施低VOCs含量清洁原料替代,排放浓度稳定达标且排放速率、排放绩效等满足相关规定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在重污染天气应对、环境执法检查、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工厂及清洁生产评价、绿色产品认证、企业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为行业试点,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企业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鼓励政策(附件4),规范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源头替代工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邀请行业协会、专业检测机构等技术专家参与审核抽查工作,经市级审核确定的符合豁免条件的企业,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建设末端治理设施或VOCs无组织排放收集处理设施。四是开展联合检查。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生产企业、销售场所进行抽检抽查,增加对使用环节的检测与监管,在每年5月、6月、9月的臭氧高发季节加大检测频次,曝光不合格产品并追溯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企业,依法追究责任。
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负责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调度工作,推动建立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生态环境、发改、经信、公安、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替代进度滞后的企业加大督促帮扶力度,督促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基本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对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项目,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对申请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的企业要加强服务指导,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送技术、送政策活动。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积极推广应用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三是实施差异监管。加强技术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将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政策、VOCs法规标准体系等纳入执法培训内容,把VOCs执法检查作为环境执法大练兵的重要内容,有效带动提升执法能力。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强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工作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对已经完成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或工艺改造的企业,要及时总结经验成果,通过召开行业现场观摩会,推广绿色产品使用理念,增强排污单位环保意识,推进替代工作落实。加强信息公开、畅通举报渠道,向公众宣传推广使用水性涂料等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重要性、迫切性,鼓励购买水性涂料等低VOCs含量产品,引导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助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