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
芜湖市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
(2024年11月14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截止11月份,全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7.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87.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列入考核的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10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奎湖、池湖等4个重点湖泊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考核要求。土壤、固废(危废)和辐射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环境安全事件。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减污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紧抓“五控”治理目标,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制定《南陵县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编制《2024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统筹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大重点区域环境监管。针对今年以来受不利气候条件和本地污染物排放叠加影响,县环委办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工地扬尘治理,督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同时针对县城重点区域,特别是两个省控空气站点周边交通道路加强洒水降尘,有效降低扬尘污染;三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积极开展涉VOCs企业指导帮扶,先后对全县58家涉气企业、14个加油站开展日常检查,对28家企业开展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35家企业开展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专项帮扶检查,对103家工业企业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帮扶1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有序推进许镇辅园家居产业“绿岛”集中喷涂中心项目,扎实做好重点企业减量化治理;四是加大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力度。采取全面防控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宣传引导和巡查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重点时段秸秆禁烧巡查力度,落实全域禁烧长效监管机制,压实属地秸秆禁烧责任,最大限度降低秸秆焚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一是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源地全覆盖检查5轮次,发现并推动解决环境隐患9个,定期对在册10个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达标结果;二是推进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聚焦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制定《漳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提升实施方案》,针对问题隐患提出近期治理举措12条、远期治理举措6条,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各项整治任务。开展工业园区企业废水纳管评估,共评估出允许接类入企业19家,整改后接入类企业11家,限期退出类企业0家,针对特征污染物出现超标排放的工业企业,正在集中开展废水预处理设施改造,确保符合纳管标准;三是强化水污染防治项目支撑。充分发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效益,围绕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向,成功申报漳河流域许镇段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南陵县城东水系水生态修复2个项目,总投资1.3亿元,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补助资金5000万元,积极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示范创建,谋划储备项目17个,总投资11.89亿元,有力支撑流域全面治理修复;五是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生态环境部《入河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组织对全市长江一二级支流名录内的582个排口开展了认定,认定排污口12个,非排口570个,正在对名录内的排口开展规范化整治;六是强化国省市控断面水质目标管控。每月组织对监测站点上下游开展巡查,对水质超标断面及时进行预警及溯源调查,有效处置一般人为干扰预警事项50起,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同抓共治,保障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七是创新开展县域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在全县探索建立漳河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将跨界断面、出境断面列入补偿范围,实行“双向补偿”,激发各镇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性,促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3.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监管。完成三里镇云雪碳酸钙、工山镇代森锰锌2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二是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个共性问题、20个重点问题深入推进整改提升工作,按时完成问题点位的整改销号工作。制定《南陵县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大排查大整治,对自查发现的8条黑臭水体积极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达到“三无一满意”整治标准;三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土污染防治资金。成功申报南陵县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治理项目进入中央土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库并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获得约8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四是开展尾矿库排查和地下水监测,不断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督促全县产废单位完成上年度申报及本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组织重点产废单位参加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对恒伟铋业、永杰铜业等企业开展危废帮扶检查,助推企业规范化管理。
(二)坚持问题导向,从严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1.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聚焦生态环境各级各类警示片反馈和披露问题,持续加大督导检查,强力推进问题整改。1—11月份,累计交办各级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39件,其中省级警示片交办1件,已完成整改验收,市、县两级交问题38件,已完成整改24件,剩余14件问题,各载体责任单位正在集中攻坚、重点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销号;省环保督察组进驻以来,我县率先成立“边督边改”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整改相关工作,截至目前,省环保督察转办的20件信访件,已办结17件,剩余3件正在有序推进整改中;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进驻以来,累计向我县转办信访问题8件,现已办结3件,剩余4件尚在整改推进中。
2.持续推动环境信访问题解决。坚持领导带案下访和绿桌恳谈制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领导“带案”下访9次、绿桌恳谈6次。1—11月份全县环境信访件213件,比上年同期下降38%,信访件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达100%。
3.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排查整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家具行业整治提升、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控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动及排污许可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检查企业299家次,立案24件,罚款127.178万元。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贯彻落实环评豁免和告知承诺制审批,按行业实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和告知承诺制,1—11月份共受理并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3个,总投资11.45亿元;实行容缺受理项目8项,对企业缺少的资料进行一次性告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先受理后补正;持续推进“环企直通车”和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累计走访企业45家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个,提出“帮扶暖企”措施10余条。
2.源头管控把好项目质量关。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准入清单管理,依托“安徽省‘三线一单’公共服务平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项目招引提供决策支持。今年以来共出具项目评估意见40余项,从源头管控“两高”项目和重污染项目,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推进环保产业“双招双引”。成立产业“双招双引”专班,对“双招双引”平台中新签约项目,及时更新项目信息,跟踪做好服务,正在积极谋划申报省级 EOD 模式项目,争取纳入国家试点。
(四)坚持“两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
1.全力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基础,精心布局、提前谋划、深入研究,聚焦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紧盯创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深入调查研究,奋力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促进经济全面绿色转型。
2.持续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扎实开展生态红线点位核查、省级双月遥感点位核查、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成立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安排专人巡查,组织对自然保护区遥感线索点位进行核查,对重点问题开展实地督查。截至目前,问题整改完成率100%。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今年以来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大节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学生及社会公益组织参观扬子鳄保护区,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保优压力大。虽然我县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保优,但受畜禽养殖、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压力大。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形势严峻。与往年同比,我县空气优良率有所提升,但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和本地污染源排放等综合因素影响,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是农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早期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老旧破损、配套管网不完善及“跑冒滴漏”情况,重建设轻管护问题突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缺乏统筹,少数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但仍存在潜在返黑返臭风险。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将双碳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散乱污”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以“无废城乡”建设、“城市矿山”资源挖掘为抓手,全面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处置无害化”精细化管理。
二是持续强化水气土减污治理。严格落实大气污染“五控”措施,确保静态空气质量全市最优。持续强化漳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管控,保持现有优良断面水质不降低。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开展历史矿区生态治理修复,确保土壤安全。
三是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中央及省市交办问题整改为重点,统筹县级自查问题一体整改,确保问题整改率始终走在全市前列。持续按季度拍摄县级警示片,形成震慑,督促整改。全面梳理各行业群众反映强烈、可能会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引发舆情关注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切实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测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倒逼企业大幅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驾护航。
五是全力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点宣扬奎湖湿地、扬子鳄保护、紫云英、特色产业、霭里、矿山修复、工业固废处理等案例,做好转化应用。积极与省生态环境厅对接,按照上级要求,不断修改完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材料,坚决打赢“突围”关键战。
单 位: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
联系人:巩建龙
联系电话:0553—682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