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管理”破题,南陵县打造乡村生态治理新标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南陵县近日正式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动态管理工作方案》,该方案为芜湖市首例。该方案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痛点难点,通过科学化、精准化、长效化的管理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既立足当前需求,又着眼长远发展,为全国农村污水治理提供了“南陵样板”。
直击痛点,全链条治理有章可循
1. 精准排查,问题“无处遁形”
方案提出“常态化排查整改”机制,通过建立动态问题清单,重点整治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管网破损等问题。例如,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设施运维问题,实行“立行立改+会商解决”双轨制,小问题当场整改,复杂问题由多部门联合攻关,确保设施“整改一批、修缮一批、规范一批”。
2. 动态调整,设施“因需而变”
针对农村人口流动、资源化利用需求变化等现实问题,方案创新引入“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自愿申请—现场核查—专家论证—政府审批—上级备案”的严谨程序,科学调整或退出冗余设施。同时,每半年开展评估论证和“回头看”,杜绝“建而不用”现象,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生态效益。
3. 长效运维,管理“有规可依”
镇村作为运维第一责任人,可自主选择运维模式(自主运维或委托第三方),并建立标准化台账和定期汇报机制。县生态环境分局每半年开展水质监测和随机抽查(抽查比例≥20%),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形成“运维—监督—改进”闭环,确保设施“管得好、用得住”。
机制创新,为全国提供“南陵经验”
1. 因地制宜的“灵活治理模式”
南陵县结合半山半圩地势特点,推广“大三格+人工湿地”等生态化处理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这一模式成本低、易维护,适用于不同地理条件的农村地区,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2. 三级联动的“责任落实体系”
县、镇、村三级分工明确:县级统筹监督,镇村落实主体责任,第三方技术团队提供专业支撑。这种“上下联动、权责清晰”的管理机制,可有效破解农村治理中常见的“责任虚化”难题,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3. 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
方案鼓励村民监督、企业参与、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治理格局。例如,通过设立监督热线、开展环保宣传,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入社会资本支持设施运维,减轻财政压力,这一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可行方案。
南陵县农村生活污水动态管理方案,不仅是一份治理指南,更是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操作手册。目前,该方案已获省、市生态环境部门重点关注。南陵县以“动态管理”破局农村污水治理难题,用务实举措守护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期待“南陵经验”在全国落地生根,让更多乡村实现“污水变清流,田园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