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
芜湖市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
(2025年1月17日)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获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基础,通过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南陵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24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30微克/每立方米,较去年下降6.8%;PM10平均浓度53.3微克/每立方米,较去年下降1.3%;环境空气优良率87.9%,较去年提升4.4%。7个国省市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10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奎湖、池湖等4个重点湖泊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考核要求。全县土壤和固废(危废)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环境安全事件。
(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紧抓“五控”治理目标,制定《南陵县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编制《2024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组织对全县58家涉气企业、14个加油站开展日常检查,对28家企业开展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35家企业开展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专项帮扶检查,对103家工业企业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帮扶1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有序推进许镇辅园家居产业“绿岛”集中喷涂中心项目。严格落实全域禁烧长效监管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秸秆焚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聚焦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制定《漳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提升实施方案》,针对问题隐患提出近期治理举措12条、远期治理举措6条,稳步推进各项整治任务。开展工业园区企业废水纳管评估,共评估出允许接类入企业19家,整改后接入类企业11家,针对特征污染物出现超标排放的工业企业,集中开展废水预处理设施改造,确保符合纳管标准。围绕流域水污染治理方向,成功申报漳河流域许镇段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南陵县城东水系水生态修复2个项目,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积极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示范创建,谋划储备项目17个,总投资11.89亿元,有力支撑流域全面治理修复。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全市长江一二级支流名录内582个排口溯源排查认定,共认定排污口12个,非排口570个;强化国省市控断面水质目标管控,有效处置一般人为干扰预警事项96起。在全市率先出台《南陵县漳河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通过“奖好水,惩差水”,激发各镇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性,促进流域上下游齐抓共管治理水环境。
三是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三里镇云雪碳酸钙、工山镇代森锰锌2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坚决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完成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个共性问题、20个重点问题深入推进整改提升,制定《南陵县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对自查发现的8条农村黑臭水体积极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达到“三无一满意”整治标准;成功申报南陵县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治理项目进入中央土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库并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预计获得中央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2025年可以正式实施。
(三)从严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一是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2024年1—12月份,累计交办各级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39件,其中:省级警示片交办问题1件,已完成整改销号,市、县两级交办问题38件,已完成整改36件,剩余2件各载体责任单位正在集中攻坚、重点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销号;省环保督察共向我县转办信访件20件,已全部销号办结;本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我县群众信访投诉件 17 件,现已办结6件,剩余11件正在推进整改中。
二是持续推动环境信访问题解决。坚持领导带案下访和绿桌恳谈制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领导“带案”下访10次、绿桌恳谈7次。1—12月份全县环境信访件238件,比上年同期下降35%,信访受理率和办结率均达100%。
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排查整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家具行业整治提升、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控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累计检查企业299家次,立案24件,罚款127.178万元。
(四)全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年共受理并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3个,总投资11.45亿元。实行容缺受理项目8项,累计走访企业45家次,结对帮扶15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个,提出“帮扶暖企”措施10余条。
二是源头管控把好项目质量关。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准入清单管理,今年以来共出具项目评估意见40余项,从源头管控“两高”项目和重污染项目,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现代化监测体系作用。2024年南陵县环境监测站成功通过省市场局CM资质验收,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同时能够具备开展16因子监测的县级站,同时,漳河上已建设七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相关监测数据已稳定累计1年,县域内水生态补偿机制已建立,下一步将压实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真正让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四)坚持“两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
以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基础,聚焦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正在全力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促进经济全面绿色转型。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组织对保护区遥感线索点位进行核查,“绿盾”行动整改完成率100%。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大节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力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两违规”专项整治为抓手,持续强化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突出抓好廉政监督的全过程监督,在重大项目招投标、环评审批专家抽取、执法案卷听证、信访投诉执法处理等领域,安排纪检室全程参与过程监督,确保重要领域、重大事项公开、公正、廉洁、清政,锻造环保铁军。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水环境质量持续保优压力大。虽然我县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保优,但受畜禽养殖、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及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压力大。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形势严峻。与往年同比,我县空气优良率有所提升,但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和本地污染源排放等综合因素影响,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是农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早期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老旧破损、配套管网不完善及“跑冒滴漏”情况,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缺乏统筹,少数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但仍存在潜在返黑返臭风险。
四是群众身边一些信访问题解决不够有力。如龙岗壹号院、华盛混凝土等问题反复投诉。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将双碳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散乱污”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以“无废城乡”建设、“城市矿山”资源挖掘为抓手,全面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处置无害化”精细化管理。
二是持续强化水气土减污治理。严格落实大气污染“五控”措施,确保静态空气质量全市最优。持续强化漳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管控,保持现有优良断面水质不降低。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开展历史矿区生态治理修复,确保土壤安全。
三是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中央及省市交办问题整改为重点,统筹县级自查问题一体整改,确保问题整改率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梳理各行业群众反映强烈、可能会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引发舆情关注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切实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测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倒逼企业大幅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