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发布时间:2023-05-31 15:17信息来源: 南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阅读次数:编辑:南陵县市监局 字体:【  

2022年以来,我县“安徽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监管平台为依托,对全县企业按信用风险不同进行分级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实现“无事不扰”,做到“无处不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一、科学实施分类,精准研判企业信用风险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及时归集企业信用风险信息。积极推动全县各部门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抽查检查等涉企信息依托公示系统有效归集按照信用风险状况对企业实施自动分类截至目前,对全县14947户企业按照信用风险状况划分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其中A类3110户、B类8287户、C类2988户和D类562户。

、强化分类结果运用,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将风险分类结果全量推送到监管平台,与抽查检查对象名录库对接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对正常类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对警示类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失信类企业,实行重点关注,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严重失信类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主动实施现场检查。抽查检查结果及时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共享至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动态更新提供实时数据。

  、加强监测预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积极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中选取若干与企业信用风险关联度高的重点指标项,如异常注册、异常变更、投诉举报异常增长等,进行实时监测,对企业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推动监管关口前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采取提醒、警示、约谈、检查等措施,依法处置企业风险隐患。

四、创新监管方式,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将告知承诺纳入事后监管,对企业履行承诺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反承诺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未履行承诺的依法撤销相关许可,构成违法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已下放审批权限的,要及时调整监管层级,实现审批监管权责统一。2022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承诺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35户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