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局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职能,不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党委领导,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我局坚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强烈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带头把法治建设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成立县应急管理局机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履职任务清单,每年召开多次党委会议部署研究,保障工作顺利开展。5月、12月举办2场法治讲座培养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5月,为迎接法治政府建设知识测试,我局还自发组织了全员专业法律知识自测。
二是加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法规 。我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每季度召开1次全员集体学法活动。针对具体法规,党委会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围绕进行系统学习。
三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减证便民”行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充分发挥“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政府职能。我局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消除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灰色地带”,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项,公布“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事项26项,“只跑一次”事项26项,占全部事项的100% 。
四是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根据省市县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工作要求,我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面梳理细化了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对7项不足之处实现了立即整改,并明确专人负责实现常态化,进一步完善了我局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五是多方式学习,强化干部队伍自身理论素养。我局要求全体干部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学习强国”“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集体学习,其中“学习强国”要求每人每天不低于30分,“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安徽干部教育在线”每人每年不低于50学时。同时在党小组会议、重大活动日等时段,将线下集体学法列入主要学习内容。针对非煤矿山、危化等专业性较强领域,为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在按时参加上级视频培训基础上,还会不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方式的理论学习,我局建立了一支自身素质过硬的应急干部队伍。
六是持续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多行业开展普法宣传。依据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制定普法工作计划,结合“4·15”国家安全日、“5·12”国家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八五”普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宪法学习宣传“七进”等活动,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宣传普法工作,通过多年持续宣传,显著增强了企业职工遵纪守法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6月份“安全生产月”期间,县安委办联合县应急管理局、住建、消防、教育、交通等23个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企业参加,共设展台24个,制作展板80余块,接待群众咨询1800余人,现场解答群众疑问10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
七是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责任担当。作为重点执法单位,我局结合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分级分类梳理出重点执法对象和非重点执法对象,根据实际县情合理开展联合执法,调配执法人员和专家队伍,做到执法工作具有针对性、精准性和专业性,对不符合生产条件、“三违”行为和隐患逾期未改等行为实行依法查处。对非煤矿山、危化等重点领域,创新执法方式,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大大提升我县应急队伍执法监管能力。截至目前今年10月份,我局共开展执法检查170家次,下达执法文书157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件,处罚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共计人民币174.59万元。
二、法治政府建设的不足之处
通过法治政府创建,我局在依法行政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改善了一些不足,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过自查自纠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基层执法条件不足,“三项制度”未完全落实,执法过程中存在未全过程记录现象。二是普法宣传工作开展不彻底,《安全生产法》修订以来,在安全生产领域已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但目前仍以相关行业人员知晓为主,社会群众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还缺少敏感性。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执法队伍,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合法性审查应审尽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持续保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00%的良好态势。
(三)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持续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学法,推进普法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四)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抓好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