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应急管理局“十五五”规划发展思路
十四五以来,全县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中共南陵县委、南陵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芜湖市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现将我局十四五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四五”以来工作成效
(一)应急管理机制逐步优化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成 651 家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资源普查任务,涵盖乡镇政府 8 个,县直部门 27 个,事业单位 17 个,非企业重点防火单位 42 个,村(居)委会 172 个,企业 385 个。完善各类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对《南陵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南陵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8项预案进行编制和修订。完成《南陵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南陵县“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南陵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南陵县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等4项规划的编制。
完善应急管理平台体系。2021年启动“南陵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南陵县环境监测站项目”建设,2023年5月项目完工启用。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主要为新建主体大楼1幢3层,总建筑面积约3226平方米,内容包括指挥大厅、会商室、值班室、设备间等功能场所及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总投资规模为2260万元。项目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县应急指挥及救援工作的现代化水平。2024年,依托安徽省增发国债“预警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完成6个镇级应急指挥平台网络建设和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备份建设工作,全县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集成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整合南陵县消防大队下属消防站、国有林场、有林镇扑火队伍,组建了1支100人的县级综合救援队伍,聘请森林消防和消防救援退役人员、退伍军人、民兵,组建镇、村(居)半专业化队伍,积极开展日常训练和技能演练,提升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二是积极扶持社会应急力量建设。我县现有南陵先锋救援队和南陵蓝天救援队2支社会救援队伍,在汛期通过购买服务与2支救援队签订汛期人员待命协议,并将一些防汛装备等调拨给他们训练时使用。在防汛救灾、森林防灭火演练时邀请他们参加,提升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持续稳定。“十四五”期间(截止2024年12月),我县共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9起,死亡11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与十三五期间相比,无论是事故发生数还是死亡人数都显著减少。十四五以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制定印发《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县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南陵县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南陵县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补充清单》等,“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落实。
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能力进一步提升。2021年以来,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认真落实隐患整改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同时,每月对全县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分析和研判,针对各领域突出隐患明确措施强化整治,针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完毕。
安全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重点工贸企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2021年以来,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共计43件,处罚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共计人民币416.41万元,有力打击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安全生产宣教进一步夯实。持续推进新《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贯,组织全县应急系统工作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学深悟透新《安全生产法》条文,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全县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矿长、总工程师等“关键人”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增强企业依法办企、安全管企的意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居、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实现重点县“摘帽”,根据《安徽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省级非煤矿山重点县(区)安全生产综合评估结果的通报》(皖安办〔2024〕7号),南陵县通过非煤矿山重点县安全生产综合评估,成功“摘帽”;二是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明显遏制。十三五期间发生矿山事故3起死亡4人,十四五截至目前,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且实现了我县历史最长矿山安全周期。三是三个一批得到明显提升。淘汰关闭了一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矿山、小尾矿库,十三五期间共有矿山43家(座),十四五截至目前,矿山数量减少至33家(座);矿山安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在产在建矿山人员队伍、资金投入、设备设施、周边环境均达到国家最新规定要求,抵抗安全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三)防灾减灾救灾务实高效
防灾减灾救灾成效显著。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南陵县减灾救灾委员会统筹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体制机制,及时调整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积极响应芜湖市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工作要求,修订完善《南陵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南陵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南陵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八项灾害预案。自然灾害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南陵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争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得到有力推进,2021年以来,成功创建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全县现有灾害信息员367名,每年至少组合开展一次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培训,注重打造一支业务精且素质过硬的防灾减灾队伍。
森林防灭火能力明显加强。进一步完健全善责任体系建设,实行县领导包镇、镇干包村、村组干部包组包户的三级责任网,实现“以网定格、以格定岗、以岗定人”和“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中有责”的森林防火工作大格局。印发《南陵县2024年森林火灾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设施设备建设明显加强,不断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完善提升装备,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结合县“十四五”森林防火规划项目建设,2023年新增各类扑火物资350余台(套、把),其中包括高扬程灭火水泵、蓄水池、卫星电话、护林员5G巡护终端。2024年依托国债资金项目,建设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点位3个,灾害风险视频监控系统(森林防灭火监测预警系统)安装部署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点位36个,设置应急叫应系统30个点位,有效保障全县森林防火总体形势平稳。持续推进加强森林防扑火队伍建设,现有1支共计100人的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7支共计138人半专业森林扑火队,57支270人的群众应急森林扑火队。同时,定期组织森林防火知识培训和防灭火实战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扑火战斗力。
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推进。每年汛期来临前,及时下发防汛指挥机构调整、预案修订、队伍组建及物资储备等工作通知,落实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2023年印发《南陵县暴雨预警信号“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试行)》,建立了完善以气象精准预警为先导的多部门应急响应联动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为基层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预留响应时间。组织完成县镇两级防汛抗旱预案等各类70余个预案制定和修编。组织在陵水利、建筑施工企业和大型工贸公司,建立应急抢险队伍。通过与南陵先锋救援中心、蓝天救援队、鲁班集团等社会力量达成合作,组建应急救援和机械化应急机动抢险队伍。同时指导各镇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按标准组建巡堤查险队伍和水库巡查值守队伍。积极参加省、市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升抢险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汛意识,锤炼实战本领。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一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工作整合条线较多,体制机制尚处于磨合阶段,指挥调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二是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水平仍需提高,从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等问题也较普遍,缺少专业的综合应急管理知识,特别是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处置能力较弱。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部分企业隐患自查整改不及时,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二是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中注重指出企业存在的隐患并督促整改,没有对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产生威慑力,企业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心存侥幸。
自然灾害防治不容乐观。一是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薄弱,防火经费不足;专业力量不足,装备水平不高;机构改革后防火职能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磨合。二是基层综合减灾能力薄弱,“农村不设防”的短板尚未根本解决,基层工作人员流动大,防灾减灾意识不足,防汛抢险灾害处置经验不足,基层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三、“十五五”时期发展思路
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县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事故率、死亡率及其他主要指标均有所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有效并常态化运行,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
深化应急管理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应急事业协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应急事业信息化、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统筹推进我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类型、各环节、各过程的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作用,落实行业领域分类监管责任。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渠道,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健全统分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坚持对标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调整完善议事协调和指挥机构,优化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安全”“大减灾”“大应急”需要,统分结合、权威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推动“智慧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要求,着力打造指挥调度、信息汇总、辅助决策和开展救援的应急指挥枢纽,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