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党建引领各项业务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开创南陵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共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研讨10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坚持重要节日、重大事项谈心谈话制度,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创建“和美南陵 城‘事’先锋”党建品牌。致力于打造南陵城管“先锋”阵地,将党建和业务、服务深融共促,打造为民服务“四心”城管。荣获2024年县直机关十佳党建品牌称号。三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开展读书班、主题党日、书记上党课、“我在党旗下成长”演讲比赛、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警示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凝聚党建引领队伍发展的蓬勃力量,促进党员干部的学习成长。
(二)聚焦法治引领,进一步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经省委编办批准,根据市、县相关实施方案精神,5月组建了南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主要负责全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利。积极推动相对集中行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林业领域行政处罚权工作。完成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挂牌,将配合完成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县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各1名人员编制划转、人员转隶工作。二是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法制审核工作,与检察院、法院建立“府检”“府院”联动工作机制,规范执法和办案程序。截至10月底,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196起,罚款655872.88元,没收违法所得181410元;办理行政许可132项,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对9个检查事项13家企业开展联合抽查。三是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案卷评查、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分析等执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积极协助指导各镇依法办理赋权事项的执法工作。
(三)聚焦城市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容市貌管理
一是精细化开展市容秩序整治。采用网格化管理与“两薄”值守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全年依法取缔流动摊贩8100余处、出店经营5600余处,纠正乱晾晒1200余处、乱堆放6300余处,设立流动摊群点40余处,引导400余户摊贩合法经营。规范非机动车乱停放3064起,捕捉流浪犬1598只,城区市容秩序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积极推进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在籍山镇茶丰村建设一座建筑垃圾消纳场,编制印发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治理。全年累计受理审核渣土申报项目13个,核发渣土车辆准运证2242张,立案处罚违规运输40起,罚款人民币35100元。三是不断加强户外广告及招牌设施管理。共拆除城区违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219处,拆除面积2800余平方米;整改城区公益广告问题178个,增设公益广告画面10处。高标准开展城区节日氛围营造工作。圆满完成“天工杯”劳动竞赛广告设计师比赛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共排查餐饮企业1714户次,整改问题餐饮企业65户,餐饮油烟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五是持续强化违法建设查处与管控。深化落实“一区一策”方案,指导、配合乡镇拆除违建115处,拆除面积6327.78平方米,全面遏制违法建设新增势头。六是全面推进县城区智慧停车工作。已投入使用停车泊位2555个,涵盖主城区15个停车场,19条道路路侧。城区智慧停车的泊位周转率达日均1.9车次/每个车位,路段停车泊位周转率达日均7.3车次/每个车位。
(四)聚焦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市政设施维护。全面摸排县城区市政管养道路现状,建立问题台账,累计处理隐患149处,保证“群众脚下安全”。坚持“一巷一墙一景”的原则,对城区万福巷等6条巷道开展美化提升,其中张墩巷被群众誉为“最美街巷”。对主次干道约330个电箱进行美化提升。实施南陵县道路照明智慧化节能改造及能源托管服务项目,提高市政设施运行效率和节能环保水平,预计年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保障全县138公里,14000余盏路灯亮灯率及监控终端可控率在99%以上。二是开展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对城区总面积约205万平方米的绿化和21座公园、广场及街头游园开展日常管护工作。充分利用城市零散和闲置地块,见缝插绿,通过“微改造”“微提升”,完成新建1个、改造3个“口袋公园”,满足人民群众休憩、游乐、健身等多元需求。利用古亭河、弋江大道及秋浦大道沿线开展约200平方的立体绿化建设;抓住秋冬时令特色,依托老城墙遗址公园、学士路沿线,实施“落叶不扫”,打造落叶景观大道。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资料准备工作。
(五)聚焦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干净城市行动。以县城区29条主次干道为“基本盘”,开展日冲夜洗循环作业,持续开展城市家具清洗及后街背巷整治行动。通过建立路面油污、遗撒“随手拍、立即清”机制,及时反馈,限时整改。全年累计清理乱堆放、积存垃圾180余吨。三是稳步推进全县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实行“农户集中投放、服务企业收运、市县统一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实行分类处置。将县城区76个住宅小区、5个农贸市场及部分党政机关等厨余垃圾纳入厨余收运专线,实行每日分三个时段上门收集、定点转运,2024年1-10月,共处理县城区厨余垃圾6731.73吨,处理其他生活垃圾90063.78吨(县城区42536.83吨、农村47526.95吨),无害化处理率为100%,保障全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月组织对各镇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地检查不少于2次,并发布督查考核通报。二是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增加收运人员及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沿街不见桶”专项行动。全县121个住宅小区中119个小区共建设四分类集中投放点273个,配备督导员285名,覆盖率98%。全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执法检查123次,检查住宅小区146个、农贸市场5个,处理行政处罚案件2起,处罚金额32000元。五是加强环卫设施更新与公厕建设。县城区48条道路撤除垃圾桶改设果皮箱700余个,后街背巷增设48处闭合式垃圾箱,增设分类标识380余处。在城区皖南商城小区西侧、聚街美食城建设完成移动式公厕2座。利用另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一期)专项债项目,在县城区规划增设3座装配式公厕,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执法及专业人员紧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执法能力与目前综合行政执法要求存在差距,执法人员编制数需增加。市政园林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二)市场化企业资金支付困难。受财政资金影响,导致支付压力大,对涉及的市场化项目外包企业日常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部门协同执法机制仍需优化。虽与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协调机制,但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影响了联合执法的效果。国、省道沿线高炮广告管理缺少抓手,需公路执法部门担负起主体责任。
(四)环卫基础设施亟需完善。目前城北垃圾中转站设备老化严重,压缩密度、转运效率大幅度降低,亟需通过立项建设实施南陵县城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撤桶并点进度缓慢。我县目前仅40个居民小区完成了撤桶并点工作,覆盖率低。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赋能,凝聚向心力。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县委“1861”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和美南陵 城‘事’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强化日常学习教育管理,促进城管系统队伍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注重廉洁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二)不断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提升专业化。以“绣花工夫”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及监督考核,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深化市容整治精细化管理,强化非机动车与养犬管理,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加大户外广告整治与监管力度,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指导、配合乡镇加强违法建设巡查和查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执法进小区和多部门联席会议,健全协作机制凝聚城市管理合力。
(三)努力实施市政园林品质提升,实现常态化。完成2024年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零星地块绿化提升、南陵县部分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网监测预警能力提升项目(城市生命线燃气专项)、广场设施改造等4个项目的续建工作。根据城区规划以及群众需求,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划设、去除机动车停车位标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微空间,完成1个口袋公园建设,对城区边角脏乱差地块进行提升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绿化品质。
(四)全面提升环卫保洁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稳步推进干净城市行动,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在城区内建设4座公厕,配建2座人民城市驿站。结合我县实际,拟于2025年选址建设环卫、市政取水站2座,改变之前消防栓取水的模式转变为取用净化河水循环利用的模式,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升县财政资金的使用质效。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谋划南陵县城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监督、考核力度。联合执法部门、属地政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工作。优化厨余垃圾收运线路,提高收运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