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3-07 17:16信息来源: 南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阅读次数:编辑:陈雅曼 字体:【  

南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和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牢固树立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理念,以“五个好”为工作标尺,推动本县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全周期的理念,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

一是提升归属感。老兵退役季,安排专人到高铁站迎接,用满满的仪式感致敬退役军人。优化简化报到流程,努力实现返乡报到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2024年春秋季退役军人共146人。设立老兵工作室,提供心理评估和政策咨询,实现从军营到地方的顺利转轨。二是增强获得感。开展“两训两会”。全员覆盖开展适应性培训,走好“迈出军营第一步”。面向市场开展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增技赋能、就业有路,今年已培训21人顺利就业。组织2场次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达成意向50余人。举行转业军士岗位安置说明会,促使用人单位与今年14名转业军士双向奔赴。三是凸显尊崇感。协调组织人事、公安消防、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定额定向、优先招录退役军人22人。并向国有、民营企业推荐就业34人,引导全社会尊崇退役军人,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体面就业。

二.以娘家人的角色,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好

一是坚持有求必应,心系老兵。充分发挥镇、村服务站的“哨点”和“触角”作用,对困难退役军人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全力协调解决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等问题,将困难退役军人帮扶纳入民生工程,落实帮扶措施,确保每一名退役军人生活都能过得去,本年度已帮扶困难老兵50余人。二是坚持政策扶持,服务老兵。打好政策组合拳,在金融、税收、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全力以赴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培育一批军创企业。及时纾困解难,帮助军创企业稳步发展。制定完善《南陵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办法》,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在基本医保住院报销后,再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三是坚持优惠优待,情暖老兵。建立健全退役军人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动态增长机制,强化财政保障。继续开展好光荣牌悬挂、立功受奖送喜报、节日走访慰问等工作,2024年以来荣立三等功31人,“四有”优秀军人79人。坚持社会化拥军,发布2批退役军人优待政策目录,签约设立3“军人驿站”、10“双拥示范62家“双拥示范”,让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可感可及。

三.以不褪色的目标,把退役军人教育管理好

一是强化思政引领。把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作为退役后第一堂课,教育引导退役军人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严守党的纪律。全覆盖推进“五优”服务站建设,凸显“军”的特色、“家”的氛围、“兵”的味道。二是强化红色引领。发挥红色故事宣讲团作用,对80”“90”抗日、抗美援朝老兵事迹进行“抢救性”宣传。推进南陵县烈士纪念馆建设,使之成为南陵红色地标。三是强化典型引领。积极推树“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和优秀“兵支书”。联合融媒体中心开设“南陵老兵”专栏,坚持每月推出12名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新时代退役军人典型,塑造更多的国省级模范退役军人,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强大的榜样力量和道德滋养。

四.以过得硬的标准,把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好

一是成为基层治理的“排头兵”。鼓励退役军人考入基层“两委”,充实到平安建设队伍中,担任网格员、调解员等。建立健全选拔激励机制,借助乡村振兴“大舞台”把“士官”培养成“村官”,把“两委”培养成“支书”,让退役军人在基层一线“新战场”建功立业、走在前列。全县“兵支书”、“兵委员”达200余人。二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聚焦服务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开展专项培训,储备专业人才,打通培训就业链路,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大力培养“兵经理”“兵工匠”“兵教师”,让退役军人以多种方式走向新的岗位,在各行各业中继续发光发热。三是成为应急应战的“急先锋”。倡导退役军人战时支前、危时支援。聚焦备战打仗,确保专业水平不降、作战能力不减。擦亮南陵县“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平安建设等,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

五.以法治化的思维,把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好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定期开展送法进军营、进社区活动,重点宣传“一法五例”,即《退役军人保障法》和《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素养。二是及时回应关切。坚持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退役军人有所呼,我们有所应。开通老兵热线,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依托各镇矛调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探索“军人事务军人治”“军人矛盾军人调”的方法。三是守住稳定底线。“向前迈一步”的担当,吸附矛盾,打好主动仗。对信访积案和陈年老案开展攻坚,一年来共化解11件。对于群体性的敏感问题加强舆论引导,防止涉军问题标签化、污名化。对于个别重点人员会同属地加强稳控包保,坚决守住不发生赴省进京和集体访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