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科技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7-03 09:18信息来源: 南陵县科技局阅读次数:编辑:朱圆 字体:【  

2024年以来,县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锚定“两高一进”目标,围绕“1861”战略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创新实力全面提升。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组织申报2024年第一、二批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其中:新认定34家,重新认定20家),申报数比去年同期增量全市第一,预计2024年全县高企总数可达130家以上。二是技术攻关取得实效。上报2023年研发经费4.32亿元,中科微至获批2023年芜湖市“赤铸之光”重大科技项目首批立项补助300万元,组织码上到、优宜邦等4家企业征集芜湖市“赤铸之光”重大科技项目。三是创新平台量质齐升。舜富精密、金牛电气、馨源海绵3家企业获批芜湖市技术研发中心,与安徽工程大学签署共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协议,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和技术难点,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和项目引进。完成2023年县级重点研发平台申报及评审工作;组织东源新农村申报2024年省企业研发中心;全面推进创新园区建设,麦腾产业园改造工程已于515日正式开工,预计8月初完工。四是成果转化渠道畅通。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58件,组织推荐格楠机械、舜富精密2家企业与高校合作申报的安徽省“科技副总”4名;拟组织宫婧、王承民、何春3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参加市级项目路演,推动更多优质人才、项目在陵落户。五是科技助农成效凸显。推荐芜湖市泰丰循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报2024年度安徽省科技特派员赋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项目;完成2023年度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年度评价工作。

(二)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稳固产业链条。20241-5月智能物流装备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0.1%。中科微至等大型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南陵县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基地入选安徽省2023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得分靠前名单获评芜湖市十大新兴产业优势细分领域2023年度考核C支持资金250万元,获评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十佳县区、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南陵县全域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场景获评2024年安徽省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产业发展经验做法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产业发展成效获光明日报、省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二是建强产业基地。南陵集聚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龙头及关联企业164家,涵盖智能物流装备6大系统(揽收拣选、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存储输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形成智能物流装备18项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链条全覆盖,基地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智能仓储设备、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2024年以来,共招引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7.2亿元三是聚力技术攻关。与浙大、南邮、安工程等高校联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抢占智能物流无人车技术前沿先机和邮政快递共同配送、快递物流装备标识等标准验证制高点,获得科技成果36发表核心著作11,试制新型物流无人车及云控平台。优势产业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合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筹建安徽省智能物流装备标委会,推动物流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国家邮政局寄递地址编码在南陵率先布局试用,为全县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打通快递末端配送最后100四是强化生态培育加强与青浦圆桌会、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先后举办产业发展高端论坛、青浦圆桌会议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高峰论坛暨项目路演活动,成为青浦圆桌会议永久会址。建设团结湖邮谷科技岛(南陵邮政科技文化博览中心),推进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居民生活和行业生态有机融合。建设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智造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设计兼具南陵历史文化与智能物流装备特征的产业IP邮小驿,强化产业品牌形象传播。五是开放场景试点。出台《打造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及配套扶持政策发布16项无人应用场景清单,开放全域路权开展无人车网点到驿站、送货到户、送货进村等场景应用构建场景应用+商业运营+产业基地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入物流无人车企业2家,整合快递企业6家,投放110台物流无人车在县域主城区60条线路上行驶,覆盖主城区90%以上的驿站。目前,全县智能物流无人车已完成快递配送突破1000万件,日均配送件量超3万件,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平均配送每件快递成本下降0.14元,配送成本降低25%,配送时间缩短12%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物流无人车配送车队。

(三)科学普及更加深入。举办南陵县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推荐获奖选手参加市级比赛,在市级比赛中分别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举办科技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带领县域内中、小学校学生参观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馆和芜湖科技工程学校下一代人工智能展厅组织工山镇中心小学学生观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智航时代”无人机创新创业协会开展的无人机表演秀邀请南陵县单采血浆站来到和顺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科普讲座,邀请农业专家在弋江镇开展水稻种植培训科普讲座;科技活动周期间共向2000余名公众普及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包括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生理健康、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并发放了1500本宣传册。指导、推荐南陵县防灾减灾科普馆成功获评安徽省科普示范基地。指导、推荐7家单位申报芜湖市“欢乐芜湖·创新之城科普研学游”线路

(四)防震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全县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参加全市培训,组织人员参加2024年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芜湖赛区选拔赛暨芜湖市第三届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获一等奖1个、优秀奖2个,并优秀组织单位。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组织县域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共1000余人参观南陵县防减灾科普馆。南陵县科技局被省地震局评为2023年度防震减灾优秀单位,并在全省地震局长会议上就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科技创新方面。创新主体队伍规模不大,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虽逐年递增,但仍存在创新型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创新主体数量少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质量与周边县市区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科技创新平台(园区)仅有24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仅有8家,缺少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创新平台的规格层次存在较大差距。

(二)优势产业方面。一是全产业链条发展需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数量少,目前仅有中科微至、行深智能等3-5家龙头企业,且分拣环节比重较大,搬运装卸、配送等设备制造方面的企业较少,且分拣类装备的多场景适应性及行业竞争力有待增强;二是科技支撑需要加强。与发展研、南邮、浙大合作成果转化不足,现有企业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中高端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物流装备行业市场需求的周期性波动加剧,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产业竞争形势严峻。苏州、湖州等地产业集群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尤其是杭州桐庐县依托杭州湾的区位和民营快递之乡的资源优势,快递装备特色产业已成规模,相较而言,南陵县产业后发优势尚未显现,同时,各家企业的行业应用、产品种类有所重叠,产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全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一是聚力创新主体队伍建设。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加快落实科技创新奖补政策资金兑现工作,2024年实现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30家。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要素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宣传研发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提升研发投入拉动作用。2024力争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三是持续发挥创新平台效用。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县域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麦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运营,深入推进安徽工程大学的战略合作建设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以上四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县内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鼓励县内企业联合浙大、南邮等高校院所申报科技计划项目。2024年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项以上。五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大走访活动,深化浙大、南邮等长三角高校院所合作,鼓励联合申报科学技术奖推动县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10以上,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6

(二)持续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优势产业将围绕《一首一优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到2027年全县一首一优产业规模力争突破700亿元为目标,不断持续发力。一是持续强化项目招引。一方面抓好项目存量维护,优势产业链通过多年深耕厚植,已经与落户企业及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联系,通过定期进行交流沟通拜访,获取有价值的招商信息。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增量招引,通过积极开展敲门行动走出去参加行业展会、行业峰会,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联系;二是持续培育产业生态。一方面做实现有平台,持续推进与发展研、浙大、南邮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在项目招引、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寻求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推进在手项目加快建设,发挥好全国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发展研安徽基地等高能级平台优势,在标准制定、产业合作、技术共享、项目引进等方面同向发力。加快完成南陵邮政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具有首创性、示范性的标杆场景项目落地三是推动产业融合。一方面加快推动一首一优产业融合联动、协同发展,立足于产业交叉环节、交叉技术开展项目招引,推动交叉环节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技术共享、部件共用、场景共建、人才共育。另一方面推动跨产业合作,依托智能物流装备产业积累,聚焦厂内物流、智能仓储、AGV、物流无人车、叉车等领域,推动智能物流装备企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做好配套,推动产业间项目合作。

(三)发挥科学普及作用。聚焦我县新兴产业等领域或方向,继续组织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不少于10场。继续开展“科普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农村少儿爱科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并推荐优秀活动申报省级、国家级“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摸排、指导、推荐申报省级科普示范单位(科普教育基地)。探索成立心理健康学会,填补我县科协系统学会组织空白。

(四)提升全民防震减灾能力。在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抗震设防监管检查;指导、推荐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基地);探索县级1:5万地震活动断层避让区划图等成果推广应用;创新开展“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五个一”系列活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展地震灾害风险精细评估与可视化等创新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