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县科技局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执行省市县各级决策与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得益于上级部门的鼎力支持及全体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工作成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体制优化完善。出台《南陵县财政支持自主创新若干政策》(南科〔2024〕31号)文件,提升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强化创新要素和创新措施的保障。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摩图科技等10家企业申领芜湖市科技创新券;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兑现,预计兑现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补资金总额超3400万元,确保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
(二)创新主体提质扩量。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2024年,全县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56家(其中通过审核45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33家,增幅18.75%;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5家,增幅60.10%。
(三)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南陵县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南陵排名第89位)。组织企业聚力开展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中科微至申报的2023年芜湖市“赤铸之光”重大科技项目首批立项补助资金300万元已到位,组织舜富精密科技等重点企业申报省科技攻坚、市赤铸之光等科技计划项目及项目需求征集27项。
(四)创新平台提级赋能。2024年,我县中科微至等4家企业获批芜湖市技术研发中心,东源新农村获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组织芜湖驿龙科技、舜富精密共2家企业参加2024年“研发双50强”企业评比,完成2023年县级重点研发平台申报及评审工作。全面推进南陵邮谷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麦腾驻陵工作专班对接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4个,科技型初创企业5家,园区服务机构2家,均已在园区注册落户。
(五)科技成果成功转化。2024年,已招引对接7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组织推荐格楠机械、舜富精密2家企业与高校合作申报安徽省“科技副总”4名。与浙大、南邮、安工程等高校联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抢占智能物流无人车技术前沿先机和邮政快递共同配送、快递物流装备标识等标准验证制高点,获得科技成果36项,发表核心著作11篇,试制新型物流无人车及云控平台。累计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22项。
(六)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已集聚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龙头及关联企业170家,总投资超260亿元。2024年1-9月,智能物流装备企业规上工业产值25.27亿元,产业链签约项目16个(含其他产业链签约智能物流装备项目4个),总投资20.67亿元,产业集群进出口总额5037万美元,与顺丰达成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基地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无人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应用在国内处于领跑地位。智能物流无人车已突破1500万件快递配送,开展无人车送货进村、送货上门配送试点。省邮政管理局批复同意南陵县筹建省寄递物流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南陵县邮政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全面建成,成为智能物流装备产业新地标。新获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人工智能产业“双招双引”十佳县区等荣誉。产业集群经验被《安徽政务交流》采用,产业发展成效获省新闻联播、中国邮政快递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七)科学普及卓有成效。一是科普活动丰富多彩。举办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承办WRCT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ENJOY Ai赛项选拔赛;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153场、科技活动周活动7场、主题科普报告21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5场、科学调查1场、特色主题科普研学8场。“启智”科普志愿服务队荣评“2024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在2024年芜湖市首届短视频大赛上获三等奖1个。推荐4个单位申报芜湖市2024年第二批科普项目。二是科创驱动示范市建设有成效。指导、推荐2家企业协会申报2024年“科创驱动示范市”建设项目,获得4万元奖励。指导、推荐码上到智能科技公司成功申报2024年安徽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1个,指导孵化器企业参加2024年安徽省创新方法大赛,获三等奖(全市唯一)。
(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一是提升科技特派员选派质量。完成147个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选派,其中包括38位高校、农科院的教授和专家,61名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二是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两年多以来共开展农技培训986场、受众农民5万多人,开展农技指导3430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8个。
二、存在问题
(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一是科创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大科技”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关于“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二是科技成果供需衔接不足。科技成果可转化性不强,难以匹配我县企业需求,大部分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弱。三是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现有科技类创新平台24家,仅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缺少国家级创新平台为我县产业技术进步、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强劲科技支撑。在创新园区、科创集团等新鲜科创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仍处于探索学习起步阶段。
(二)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一是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影响,智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疲软乏力,行业内卷严重,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利润普遍下滑。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少,仅有中科微至、行深智能等3-5家龙头企业,集中于分拣环节,搬运装卸、配送等设备制造方面的企业较少,且分拣类装备的多场景适应性及行业竞争力有待增强。三是与发展研、南邮、浙大合作成果转化不足,现有企业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中高端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四是产业竞争形势严峻。苏州、湖州等地产业集群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尤其是杭州桐庐县依托杭州湾的区位和民营快递之乡的资源优势,快递装备特色产业已成规模,相较而言,南陵县产业后发优势尚未显现,同时,各企业的行业应用、产品种类有所重叠,产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三、2025年度工作计划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我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坚持“一把手”抓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南陵邮谷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组建南陵科创集团,营造一流科创生态,全力推进科创投资、基金运作、平台服务、科技招商等工作。
(二)提升县域创新能力。通过税收优惠引导企业研发创新,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归集指导,推进“两清零”工作。围绕汽车模具、电机等配套领域及智能仓储、配送薄弱环节招商,以科技创新促产业融合。2025年,力争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项以上。
(三)壮大创新主体队伍。落实《南陵县自主创新政策》,加速科技创新奖补资金兑现。利用招商资源,吸引外地优质科技企业搬迁来陵。加强科技服务业企业培育,挖掘中国发明协会等科创资源,关注新入规服务业企业。深化“双招双引”,研究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聚焦合成生物、AI、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培育优宜邦等创新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向“创新主体”转变。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达1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以上。
(四)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平台的科技创新效用,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流装备等产业领域,支持码上到、优宜邦等初创企业争创各类创新平台。定期征集无人化示范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具有南陵辨识度的场景创新解决方案和无人装备企业。2025年,加快创新园区建设运营,力争建成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家。
(五)拓展成果转化渠道。深化与浙大、南邮、安工程等高校院所的校地合作,发挥“科技副总”专业素质高、创新成果突出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加快技术经理(纪)人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陵转化落地。2025年,推动县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10项,登记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六)强化产业招商力度。围绕智能物流装备6大系统,精准招商,强化薄弱环节项目引进,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施“参天大树”计划,鼓励中科微至等企业提供全链条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助其年产值达20亿并向50亿冲刺。发挥长三角智能装备产业联盟作用,深化与发展研、南邮、浙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品牌营销、科技攻关等活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扩大企业订单。利用南陵在空域试点、技术研发等方面优势,打造具有南陵特色的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场景体系,推动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创新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