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南陵县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为确保打赢2022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确保小麦生产提质控害,确保全县夏粮高位增产,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针对全县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推行全程绿色防控和防治质量监管,以责任落实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服务监管到位,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2022年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14.2万亩次,确保小麦赤霉病病粒率不超过3%。
二、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
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强化化学防治
全面推行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提质控害增产技术。
1.选好时机。紧抓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防治(见花打药),要按照防治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2.选好药剂。实施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总体防治技术。赤霉病防治药剂须具有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等特性。推荐选择药剂要综合考虑对赤霉病的病害防效好和控毒效果强,以及对锈病和白粉病有兼治效果的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等(具体药剂成份可参考《安徽省2021-2022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
3.选好药械。推广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落实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和植保无人飞机登记备案管理,切实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亩用水量为0.8L-1.5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8m-2.2m、飞行速度小于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需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于15个)。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进行扫边防治;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
4.选好平台。全面应用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管理平台,对赤霉病无人机防控作业进行第三方监管,提高防治作业质量。全面推进“一拌一除一喷”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高标准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要突出重点措施、重点区域,加强对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小麦制种基地的赤霉病防治工作。
鉴于感染赤霉病菌的小麦籽粒在潮湿条件下可继续侵染,导致麦穗或麦堆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要加强小麦收储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干,汰除赤霉病粒,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三、工作要求
(一)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小麦赤霉病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全面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安排部署,实化防控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研判防控总体形势,印发防治工作通知,明确防控目标任务,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细化防控工作措施。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和进度进行调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确保措施落细落实。
(三)资金保障到位。各镇也要安排本级防控专项经费,整合统筹粮食生产发展专项、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病虫害防治)等经费,切实加大赤霉病防控工作力度。提前组织规范采购赤霉病防治服务和药械等物资,鼓励统筹购买赤霉病防治服务或补贴作业,适度缩减购买防治药剂比例,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四)宣传发动到位。广泛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宣传赤霉病防控工作信息。采用电视预报和滚动字幕、专家讲座、广播通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知识,营造赤霉病防控的良好舆论氛围。“窗口期”每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麦种植大户、基层技术人员等发布赤霉病防治信息和天气信息。组织媒体记者深入防治一线采访,全面宣传报道全省赤霉病防治好技术、好经验和好做法,营造良好防控氛围。
(五)服务监管到位。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形成工作组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网格化开展赤霉病防控督导与服务。试验示范并培训推广赤霉病防控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加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备案管理,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调度。做好药剂评价和防效评估工作,加强农药市场保供调度和质量监管,确保农药质量,稳定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