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山镇2022年工作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31 09:53信息来源: 南陵县籍山镇阅读次数:编辑:阮胜蓝 字体:【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 承上启下之年,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我们 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 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 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 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 委各项部署,坚定不移做好迎接和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 项工作,团结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全年完成财政收入 2.99 亿元;规模 以上工业累计同比增加值增速 38.8%;限上商贸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10. 12 亿元, 同比增长 3.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 额 3124.7 万元, 同比增长 42.7%。技改投资 6.41 亿元, 同比增长 3.9%。连续四年获评“ 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镇”。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 一)抓项目、强引擎,奋力提振经济发展新动力。这一 年,我们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赶超奔跑、善作善成,籍山发展步履更加坚实。

聚力招引蓄动能。 紧紧围绕“ 千亿产值、百亿集群” 目标, 聚焦“ 一首四新”新兴产业,持之以恒抓招商,完成一一通智慧 物流高端装备数字化生产基地项目引进,总投资 10 亿元的金 牡蛎快递物流智能仓储设备制造项目在籍山创业园落户。聚力 “招才引智” 激发创新活力,组建招才引智工作专班,共为企招 工 1175 名,其中高端人才 4 名,大专及以上学历 1005 名,人才聚集效应不断显现。

服务项目增后劲。坚持把项目和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持续高质量的上项目。一一通智慧物流高端装备数字化生产基 地项目顺利投产,友通机动车整车及零部件循环利用科技产业 项目、华崧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建 设蹄疾步稳。建立重点项目服务机制,打造友通机动车整车及零部件循环利用科技产业项目等具有标志性、代表性、引领性的精品项目。

优化环境促提升。推深做实“ 1%工作法”,助力企业降本 提质增效。常态化开展“ 纾企困、惠民生” 政企沟通活动,搜集 并解决企业反馈问题 120 余件。有力有效推动华崧固废资源化 利用示范产业园建设项目提前开工;帮助解决南陵县辰星钙镁 有限公司落实招商政策及友通汽车用电问题。完善园区配套赋 能,投资 500 余万元实施环境整治工程,贯通创业园区内部支 路,盘活存量闲置厂房 1.5 万平方米。企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获评 2022 年度南陵县招商引资先进集体、2022 年度南陵县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

( 二)守根基、增亮点,全力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这一 年,我们始终以筑梦者的心态奋勇拼搏、砥砺前行,籍山乡村变革更具魅力。

围绕产业促振兴。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根基,开展耕 地“ 非农化”“ 非粮化”全面摸排,整改面积 20.45 亩。积极开展 土地整治工作,新建等 5 个村地块增减挂钩村庄复垦及仓溪等 7 个村坑塘整理项目,新增耕地 335 余亩。实施“ 两强一增”行 动,推进智慧农业等业态发展,籍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五 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 三产融合”,探索“ 电商(平 台)+村站+基地+农户” 农产品上行模式,成功创建电商示范 村 5 个。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区,纵深推进食药用菌产业链发展壮大,全镇食药用菌生产主体共 29 家,新建制棒厂 1 个,全年食用菌生产 220 万棒,辐射带动 58 万 棒。芜湖长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陵前飞食用菌种植专业合 作社成功入围邮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 ,做好 “籍山土特产” 大文章,仓溪村稻虾综合种养、长乐村稻鳄共生、 茶丰村粉丝加工等驶入现代农业发展“ 快车道”。成功举办“ 中 国 · 南陵 2022 年仓溪龙虾节”, 以丰富文化大餐及美食盛宴让“籍山心意” 更具新意。

瞄准资源壮经济。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村集 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 体经济重要抓手。分别在长乐、新建、三连、五连、仓溪、芦 塘等 6 个村党组织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其中长乐、新建入 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县级试点。合作社通过种植销售农产品、 承接公益性项目等,实现总经营性收入 193.62 万元,带动务 工人数 120 余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籍山镇标准 化厂房(二期) 、南陵县城区大理石加工产业园一期厂房已全部 出租。成功申报 2023 年龙湖村烟草烘房、石铺村标准化厂房( 一期)、食用菌教科研基地改造项目共 3 个。

巩固成果守底线。强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持续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积极发挥帮扶干部  “传帮带”作用,共落实 315 名帮扶联系人深入一线常态化走访, 多措并举筑牢守稳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及整改,新纳入监测对象 23 户 56 人。持续落实“ 四个不摘”,坚持开展“ 四个聚焦”,强化兜底帮扶,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三)提品质、铸内涵,聚力打造城乡融合新格局。这一 年,我们始终以奔跑者的姿态乘风破浪、赶超跨越,籍山品质提升更富活力。

基础建设再发力。县域要素保障持续助力。全年累计完成  土地房屋征收合同备案 403 户 5.04 万平方米,其中 12 个重点  攻坚地块累计签约 108 户,拆除 128 户。完成团结湖一期、公  检法司、印刷厂、城北幼儿园、秋浦印象 5 个地块土地房屋征  收;完成城东初中、开发区华意等地块清表;城西港河组、小  王家花园及春谷市场二期由模拟征收转为正式征收。加强交通、 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 10.04 公里、 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 12 公里;完成县下达的水利水毁工程  建设及龙门桥老站拆除重建等更新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安置房  及美丽乡村建设。完成 1. 1 万平方米、108 套九连二期安置房  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新建 2022 年度黄金蒋塘中心村美丽乡村。 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完成农村户厕新增及整改 320 座,打  造人居环境示范点 22 个,籍山镇三连村获评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文明底色更靓丽。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38 个,打造 15 分钟文明实践圈、 乡村复兴少年宫、家风家训馆等文明实践阵地。组建 190 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 2.4 万人,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移风易俗、科普健身等现实需要,开 展志愿服务活动 2000 余场,培育“ 一社区一品牌” 志愿服务项 目 15 个。打造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铸魂。全镇 22 个行政村 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组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 宣传。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获评市级“ 五 星级文明户”4 户、芜湖好人 3 人次、南陵好人 5 人次。聚焦 小区物业整治提升,围绕“ 两落实、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十清理、两提升” 专项行动,乱象整治让居民小区焕发新颜。

生态环保谱新篇。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网格 化管理机制,按照“ 五定” 要求扎实开展常态化巡查监管工作。 落实“ 五控”措施,严厉打击倾倒固废危废和水、土、气污染违 法行为,改善和提升镇域环境质量。围绕市、县突击生态环境 问题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取缔关闭“ 散乱污”企业 5 家、整治区 域环境乱象 9 处,提升企业污染防治能力。致力扬子鳄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保护区和主栖息地 生态环境,配合省鳄保局开展养殖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强化 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水域岸线整治行动,完成葛林村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植树造林 550 亩。

(四)兜保障、惠民生,着力推进社会事业新发展。这一 年,我们始终以服务者的热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籍山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民生实事更加普惠。织牢困难群众保障网。累计发放低保、 特困供养、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资金 4130.98 万元,失地农民基 础养老金约 2170 万元,国家奖扶、扩面奖扶、特扶等补助资 金 740.78 万元。开发扶贫公益岗位 302 个、建设居家就业扶 贫基地 6 个,发放补助资金 83 万元。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 面。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 98.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率 97.53%。强化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全镇 37 个村(社区)设 立医保服务站(点),完成医保公共服务“ 15 分钟医保服务圈” 建设,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聚焦住房安全。排 查自建房 1.7 万栋,整治隐患自建房 442 栋。深化移风易俗。 推行殡葬改革惠民安葬政策,建设镇级公益性公墓 1450 座, 村级公益性公墓 81 座,新建三连村骨灰存放堂,可存放穴位 2300 个,基本满足辖区内群众殡葬需求。全面实施“ 10+3” 暖 民心行动。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 22 家;建设“ 15 分钟健身圈”, 完成 9 处公共体育器材配套设施建设、3 处健身设施点提升改 造并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文明菜市场、老有所学等惠民行动,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成效显著。

社会治理更加强劲。坚守安全阵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有效应对多轮突发疫情冲击。提  升防灾减灾应急能力,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大力实施  “ 安全生产南陵行” 专项行动,发现隐患 200 余处,整改率 100%。筑牢平安屏障。 落实落细“ 五强五访” 工作机制,回复处理“ 市长热线”“零距离” 等网络问政 1379 件,群众满意率 100%。践 行信访事项处置“ 五步工作法”,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5 件,办结 初信初访 192 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党的二 十大维稳安保各项任务。创新社会治理,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 解平台,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400 余次,顺利化解 187 件, 含重大矛盾纠纷 12 件,涉案金额逾 1000 万元。重视文物保护, 有效落实皖南土墩墓群(千峰山)保护区问题整改。统筹谋划 征兵工作,严把质量关,全年向部队输送新兵 34 名。支持工 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文化、 档案、 民族宗教、老龄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