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镇镇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一)以更实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立足基础、发挥优势、破除瓶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顶梁柱”,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上来,统筹兼顾增量提质与存量升级。
稳步推进产业重塑。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瞄准土地效益低下主要矛盾,编制实施产业重塑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研究制定社会化工业厂房租赁管理办法,优化社会厂房转租转让管理,推动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布局调整,提升整体竞争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推动低效连片工业地块收储,启动12万㎡安置创业园初步设计,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立强村公司,探索开发区“公司化改革”,规范标准化厂房等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启动工业产业全域普查,实施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
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进一步完善先租后让的项目准入模式和互利共赢的效益对赌机制,变粗放供地为精细管理,做好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紧跟芜湖瑞明、鄂尔多斯勤惠等招商项目。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七期、许镇村标准化厂房二期建设进度,全力保障七蒲汽车零配件、思科瑞机械等租赁项目投产达效。加快推动金磊钙业、鲲鹏环保、百克轴承、雨田润等供地项目开工建设。加大返乡就业和外出招工力度,推动人力要素供需侧精准对接。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新开工4个。
着力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企业服务窗口,优化串联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用地、规划、施工等审批服务流程,探索建立全程代办制。坚持“五无”服务理念,落实包保联系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纾企困、惠民生”遍访等活动,积极为企解难题、办实事。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实施工业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降堤拓宽项目,打通园区道路内循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二)以更高标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三农”工作“压舱石”作用,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加快构建“343”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新征程强村富民新篇章。
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加快推进“逐梦人”联合社秸秆收储中心以及郑潭、金阁、新渭烟炕等项目投产见效,支持“奎之韵”联合社水上游乐项目进一步丰富场景、提升服务、拓宽渠道、打造品牌。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形成100万元以上强村4个,实现5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搭建农产品输出新渠道,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组织电商直播4场以上。加强农村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工和职业农民500人以上。
启动新中湖人民公园建设规划。深化奎湖湿地公园管护,谋划建设奎湖生态露营地。启动G205沿线环境整治,优化提升风景廊道设计方案,高标准打造旅游节点3-4个。着力引进或培育本土民宿、渔家乐2家以上。
(三)以更优服务彰显民生改善新成效。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
聚焦群众呼声,进一步提升蒲园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同步改善无物业小区的兜底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低保、五保、医保等惠民政策,为群众积极争取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坚持稳就业,统筹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妥善解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加快推进公建民营,完成清城、华江敬老院提升改造,移交第三方运营,逐步构建镇村两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快蒲园二期安置房和大浦新增安置房建设进度。
(四)以更强意志构建平安和谐新许镇。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越到发展关键时候,安全稳定越要响鼓重锤。
要标本兼治抓好安全生产,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业企业5家;编制消防专项规划,更新改造集镇区、工业园区、东三产业园消防供水管网,启动消防救援站建设。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夯实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商户主体责任,强力推进消防、道路交通、有限空间作业、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风险防范、应急救援、防灾救灾能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
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大网格”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网格管理专业化水平。完善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发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作用,试点建设“5+”矛盾调处工作室,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深入践行“五强五访”新时代群众路线,落实“五步工作法”,推行“党建+信访”工作模式,认真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和包案化解负责制,严控信访增量、减少信访存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实做细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