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推进美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1-03 09:10信息来源: 南陵县家发镇阅读次数:编辑:胡蓉 字体:【  

一、坚持文旅兴村,推进产业振兴

聚焦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这根主线,整合产业培育、利益联结和宣传推介,紧扣家发镇“红色教育”这个主旋律,持续打造“点线面”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ODM(上海)露营地公司、安徽拓界乡村旅游公司、安徽斌峰文旅集团、浙江睿洋集团等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梯次引进乡村露营地、野奢民宿群、红色研学基地、叠水乐园等总投资达5.7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助推联三板石岭景区文旅产业结构升级,利用7000万元板石岭乡村旅游提升项目专项债资金,规划建设露营及游客接待中心、民宿集聚区、爱国主义研学基地。通过露营、民宿、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起到引领带动性作用,促进地方百姓致富增收。

大力开发山水风光、田园景观、村落文化等资源,通过举办“桂花节”、大力培育“农家乐”、体验农耕民俗活动等途径,将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户庭院连结起来,形成集生态旅游、餐饮、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特色生态乡村旅游基地、假日休闲和生态度假基地。连续举办了七届“桂花吟诗节”,累计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创造收入300余万元。

二、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

全面加强党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抓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村级人才队伍,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今年下派一名事业单位人员任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工程,招聘大学生后备村干部2名。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持续加大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力度,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引进返乡科技、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等创业创新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以农民普法馆为例,组建了22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65人的法治带头人及法律明白人队伍扩大村人才储备。联三村党总支建立了乡贤常态化联系制度,摸排在外人才15名,定期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为联三提供发展建议和契机。节假日联三村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寄送“家书”60封,并通过电话向乡贤人才送上美好祝福。

 

三、坚持铸魂塑行,推进文化振兴

在实施乡村文赋能行动中,以“乡愁”二字为要领,既体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般村庄要求,又融入产业发展和地形地貌的自然特色,成为望得见的山、摸得着的水、留得住美丽乡愁的人文新村。把党的旗帜亮出来,带头做群众工作,阐述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资金来源、实施设想等,经多番努力奋建形成如今完善配套、改善绿化、保持村庄肌理、传承文化脉络、彰显红色文化底蕴的美丽宜居村,谭震林故居、谭震林小道、峒山战壕遗址建设构建了联三特有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利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民普法馆积极开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举办摄影大赛、“桂香岭上、月满峒山”丹桂文化节、“行在桂岭上·宿在溪田家”迎新春民俗文化节、吟诗大会“红色五月·嗨游家发”等特色活动;为推动“旅游+体育”“运动+康养”,打造“家发红跑”品牌,解锁板石岭文旅融合趣玩法,在量身定制的山明水净、红色浓郁的绝美路线上跑步或骑行,充分体验“行在风光里,醉在美景中”。引进浙江睿洋集团沉浸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产品,逐渐打造红色文旅口碑。

四、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振兴

联三村所辖11个村民组及板石岭、峒山阮、老虎山3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开展“五清一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成效显著,村容村貌基本干净整洁有序。创建“党建+美好庭院”示范点。围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茶园、小竹园、”五小园建设。开展房舍美、厨厕美、瓜果美、花树美和卫生好、布局好、管护好、家风好的最美庭院。创建“党建+村庄清洁日”。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日”契机,确定每周日为村庄清洁日,组织镇村志愿者服务队、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以划分网格的方式,重点清理入村主干道、房前屋后等,使全村的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

村级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完善,广场、活动室、宣传室、图书室、文体器材、数字文化服务、文艺团队、特色活动等一应俱全,随着2022年联三山河沟美丽项目1600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将带动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超越式发展。

 

 五、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发展,统筹规划、资金、项目、人力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党群利益联结机制,深化“支部+”,大力发展“桂香岭上”合作社,创新党员服务群众方式。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努力推动联三村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以“12345”要求推动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明确一个愿景,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区;确定两大任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文旅融合样板区;抓好三项任务,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突出四个重点,紧盯旅游品牌强村、产业品牌富农、生态区位发展优势、做好抓实美丽、宜居、宜业的村庄建设;把握五个要求,把握产业高质高效、把握农民富裕富足、把握乡村宜居宜业、把握乡村治理与人才引进渠道畅通、把握树立村庄经营理念做好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