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发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发布时间:2025-01-09 16:48信息来源: 南陵县家发镇阅读次数: 字体:【  

一、总则

、编制目的

依法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安家发”建设。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信访条例》、《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规定》、《芜湖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芜湖市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南陵县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中央维稳办下发关于以县 市、区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的通知》,结合家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级分类

根据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发展蔓延的趋势等划分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1、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打、砸、抢烧镇级以上党政军机关的事件

2、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已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3、阻断繁忙干线、重要交通枢纽8小时以上停运,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事件

4、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受伤,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

5、参与人数500人以上,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6、出现全国范围或跨省(区、市),或跨行业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互动性连锁反应

7、其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视情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突发事件(II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事件

1、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市、课)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赴省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受伤的突发事件

3、参与人数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4、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背景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或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发事件

5、因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水域等权属争议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发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

6、已出现涉及我县在内的跨省(区、市)或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或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事态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7、其他视情需要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突发事件(III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事件

1、参与人数在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2、在国家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

3、已引发跨地区、跨行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

4、造成人员伤亡,但死亡人数在3人以下、受伤人数在10人以下的突发事件

5、其他视情需要作为较大突发事件对待的事件。

(四)一般突发事件(IV级),主要是指参与人数在200人以下规模、影响均较小的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发生的、涉及所辖村、镇直各单位和企业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或者需要由镇政府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本预案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集体围攻冲击党政军机关和重要部门、重要公共场所,阻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阻断省道和交通枢纽,群体性械斗等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社会安全事件”中的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

五、处置原则

处置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处置工作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由镇党委、政府确定。坚持明确工作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快速反应,做到依法行政。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

(二)快速反应、协调联动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究、迅速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指挥权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启动应急预案后,有关村和镇各有关部门要在镇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行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处置工作各环节衔接有序。

(三) 依法处置、果断应对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行政问责制,根据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现场情况正确指挥决策既要防止警力和强制措施使用不当激化矛盾,也要防止当用不用使事态失去控制。

(四)以人为本、损益合理原则。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坚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处置工作全过程,综合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六、预案体系

全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一)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全镇预案体系的总纲,是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镇政府负责制定。(二)镇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数个部门的应急预案。(三)村应急预案,由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并报镇政府备案。

(四)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订,报镇政府审定。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镇政府是本镇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镇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其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镇政府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和镇维稳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指挥机构

镇应对突发事件各类非常设的领导组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转为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总指挥由党委书记担任,镇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分管政法、维稳的镇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领导组成员及其办公室人员为指挥机构成员和工作人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五个工作组:

办公室:负责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负责相关预案的启动,根据现场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对策和建议并报镇应急指挥部,统筹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指挥顺畅、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信息组:负责收集现场各类信息并深入了解有关源头性、内幕性、行动性信息,在第一时间作出研判并及时上报。

宣传组:负责政策宣传,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协助县宣传等有关部门做好与有关媒体、记者的联络。

后勤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车辆、物资等设备、器材购

置与储备;负责现场财物损失情况的核查登记。

培训组:负责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技能、法律培训,提高快速有效反应能力。

治安组:配合公安部门,对突发事件危害地区和危险源实施警戒,维持社会治安,实行交通管制。

工程组:配合公共交通、通讯、供电、供气等部门,开展工程抢险、加固和清理现场等工作。

善后组:安置受灾人员生活,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和其他有关工作。

三、村应急组织机构

各村村民委员会要协助镇人民政府做好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的领导工作。

三、运行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运行机制分为预测预警(事先)、应急处置(事中)、后期处置(事后)、信息发布四个方面,具体包括预测预警、信息报告、预警发布、先期处置、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应急指挥、现场救援、扩大应急、应急结束、善后处理调查评估等。

一、预测预警

1、信息报告

事发地村、事发单位、目击者和知情者有责任在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在第一时间内同时向镇政府报告。事发地村、有关部门必须在半小时内(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向镇政府报告。

镇政府接到突发事件发生或者有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对一般的突发事件,及时向镇政府领导报告并开展处置工作,对于较大突发事件,除迅速报告镇政府主要领导并开展处置工作外,按时按规定向县政府上报信息。

2、发布

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突发事件,由镇应急处置指挥部及时发布预警。

3、预案启动

镇、有关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预案

、应急处置

1、应急响应

当先期处置仍不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向镇相关应急指挥部报告,由镇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镇相关预案,实施对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

预案启动后,由镇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3、现场救援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工作

4、扩大应急

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特别突发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按照有关程序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报告,请求启动县预案和县有关方面的支援。

5、应急结束

由镇政府负责处置的突发事件,在实施应急处置后,由现场指挥部提出应急处理结束建议,经镇政府或镇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三、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要积极稳妥、深入扎实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2、调查评估

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镇政府作出报告。

协助上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做好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

四、信息发布

镇政府负责处置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和政府应对措施,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镇应急管理办公室要会同通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体系,确保应急指挥等处置工作通信畅通。

二、队伍保障

组建以镇党政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主体,“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老党员等社会积极力量为辅助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必要时,由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请求县政府支援确保突发事件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交通运输

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县交通部门,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确保应急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运达。

四、医疗保障

医院等卫生部门要根据应急需要,及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资源,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必要时请求动员县红十字会等社会救助力量参与医疗应急 救助工作

五、物资保障

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调集和征用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六、治安保障

镇级预案启动后,公安派出所应立即启用治安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做好现场治安保障工作。必要时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保证社会秩序正常。

七、资金保障

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由财政负担                                                                                                                                                                                                                                                                                                                                                                                                                                                                                                                                                                                                                                                                                                                                                                                                                                                                                                                                                                                                                                                                                                                                                                                                                                                                          

五、监督管理

一、宣传培训

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和预防、预警、避险、自救互救及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应急处置队伍专业技能的培训。

、预案演练

按照“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三、责任与奖惩

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本预案由镇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并制定相应预案。

二、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根据形势发展,对本预案进行及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