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弋江镇:文化浸润展靓颜,文旅融合谱新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南陵县弋江镇根据本土文化特色多领域、多方向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和公益培训项目,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近在身边的新鲜文化享受,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范例,2024年南陵县弋江镇综合文化站入选全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特级文化站。
一是打造好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发挥基层文化阵地效应。南陵县弋江镇高标准建设文化站,先后对主体约512平方米面积和周边环境进行装修改造。同时筹措各类资金约150万元对全民健身广场进行全面升级,对健身器材、篮球架、书屋等进行常态化检查、管护。综合文化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史馆等资源共享,丰富群众生活。协同“青弋江书院”,共同打造弋江品牌“弋水风韵”读书会,青弋江书院平均每年借阅书籍数量达4000多册,进馆人数约3.8万余人,开展活动100余场。同镇文联创办发行12期《弋水风韵》杂志。协同紫云英人才会客厅、紫云英农耕文化馆、排湾农耕馆等共同打造紫云英小镇文化体验活动,每年接待3万余人次,开展活动80余场。以文化挖掘为基础,协同桃园滩、曹家湾、四连荷花基地等景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平均每年接待10万人次,开展活动30余场。深入文化赋能,打造青弋江徽商水道。以一条青弋江为主轴线,通过画舫、竹筏等,适度开发水上项目,谋划打造“一江一道五版块”,竹筏项目共接待3000多人次。
二是引入社会志愿力量,全方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挥村级文化带头人和非遗传承人的作用。每个村成立一支或多支具有该村居特色的文艺团队,共35支队伍150人。省级非遗《送春》传承人王伟峰和市级非遗《面塑》传承人江仁寿多次参加弋江镇大型文艺演出。以镇文化站为创作基地,组织文化爱好者创作原创歌曲《紫云英花开》和宣传片《紫云英是什么》等文艺精品20多部。举办“三下乡”活动,邀请国家级演员吴美莲现场演唱歌曲。创作大型水幕舞台剧《印象青弋江》,也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部乡土版印象实景剧,本土演员倾情演绎。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品质生活。近年来南陵县弋江镇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分五大理念进行建设:游——行走老街体验两千年古镇文化以及紫云英特色产业发展,每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赏——紫云英文化节等文艺演出、桃园滩、曹家湾、四连荷花基地等天然风景。感——紫云英人才会客厅、紫云英农耕文化馆、青弋江书院等文化体验活动。走——千年古镇“弋往前行”半程马拉松赛赛道。吃——“弋江三老太羊肉、渣肉饭、老鸭粉条”等特色美食。力争建设一个“可看、可观、可游、可玩、可吃”的紫云英小镇。开展的2届紫云英文化节和1届腊八民俗文化节活动,均被央视报道,受众均达20万人次。
四是打造二十四节气特色农旅品牌,提升文化内涵。围绕二十四节气,根据弋江四季特色,打造出“四季有节、节节有味”的特色农旅品牌。春有紫云英:春季紫云英盛开,弋江镇开展系列紫云英文化节活动,2021年和2023年举办的紫云英文化节活动,被央视等媒体报道。夏有荷花:夏季,东七贡藕的故事联合千年荷花的种子共同打造荷花基地。秋有花生:秋季,弋江镇新光扶贫基地打造小籽花生产业,已形成特色品牌销往全国各地。冬有腊八粥:每年结合弋江新发展,延续传承弋江镇腊八民俗文化节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