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家庭农场里的民生“丰收节”
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看着自家农场里红彤彤的火龙果,不经想起自己人生中的这段“小经历”。我叫李*广,是土生土长的工山镇象山村人。2017年以前,我一直在广东省广州市做生意,在外面久了,想回到家里,照顾年迈的父母。
我准备利用在外地学到的种植技术,在家里种植火龙果。2017年在村里建起了特色水果家庭农场,占地面积40余亩,本以为可以利用在外地学到的种植技术在家乡大展身手,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在火龙果种植初期,果树的长势、果实的甜度都不尽如人意,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销量更不容乐观,一度出现滞销的情况。我三番五次向广州市那边农场主电话请教,在种植方案上做了改进,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收效甚微,资金链临近断裂,果实持续滞销,我陷入了深深苦恼中。
后来,听说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我便向工山镇农业办寻求帮助,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农业办收到了我的求助后,邀请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会上系统向我们介绍了新兴职业农民政策,普及了常用的农业基础知识、农业政策法规、农业要素市场信息、农业发展重点等,并准备以此为抓手组织实施工山镇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会后给我们有意愿种植水果的农民专门成立了培训小组,先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大概了解不同水果的属性和差异,哪些水果种在一起会长得更好等等,然后根据我们不同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计划。
农业办负责人员前往我的家庭农场实地勘察,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现场给我指导。经过一番研究后得出结论,在种植火龙果时,由于广州和安徽地区气候、土壤差异较大,日照时长也不相同,在广州学习到的种植技术并不完全适用本地。找到原因后,技术专家对症下药,向我介绍了适宜本地火龙果的种植模式,与我互换了联系方式,在后续种植过程中给我推荐了一些适合本地土情的肥料,种植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及时给我提供解决方法......有了技术专家的培训与指导,一段时间后,我家的火龙果长势喜人,果实甜度增高,口感也变好了,消费者闻味而来,农场名气也变大了。
现在,我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农场规模,火龙果产区面积已经达到了40多亩,产量也大幅度提升,以前亩产只有3000多斤,今年亩产达到了6000多斤,扣除人工和种植成本,收入比往年增加了10多万余元,大丰收呀!我也进一步优化了火龙果种植品种,引进了“金都一号”和“台湾蜜宝”,还新增了体型较小的火龙果,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我家的火龙果鲜甜可口,老少皆宜,今年还被评上了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哩,我感觉越来越有干劲啦!非常感谢“新型职业农民”民生工程政策,在种植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为我提供帮助,今后我会更好地发挥自己工作能力,更好地回馈社会,帮助更多低收入群众就业,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李*广口述,南陵县工山镇朱倩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