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2-20 08:30 来源:南陵县人民政府 作者:南陵县政务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字体:【  

——2024129日在南陵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凝心聚力、砥砺前行,锚“两高一进”目标,围绕1861战略部署,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乡融合、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5亿元,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184元、33901元,增长6%7%。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获评省乡村振兴示范县,连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职业教育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在省“新春第一会”上,荣获营商环境、信访工作两项表彰。

这一年,我们坚持狠抓项目、稳定投资,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双招双引成果显著。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延展产业链条,一批优质企业、支撑项目相继落户。全年新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286.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6总投资281.5亿元。发布两图一单,建立重点项目高效研判机制,启“投资春谷审批平台,全面提升项目研判、洽谈和落地效率博顺带业、纽创自动化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地,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实现50亿元以上项目新突破。持续发挥政府基金杠杆效应,主动对接资本公司,累计落地子基金2支、总规模35亿元,实现股权投资项目10总投资额4.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3.7亿元。充分利用南陵在外商会、协会资源,开展推介活动9次、搜集项目线索156个。创新军政融合人才引进模式,举办“紫云英人才周”“千名学子进南陵”等系列活动,赴15所高校招贤纳士,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领军人才9名、高端人才105名,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579名。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牢固树“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全年纳入省重点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实施政府投资项目110个、完成投资30.4亿元。创新建“项目建设日”机制,上线“节点工单制”平台,全力提升推进效率,开发区标准化厂房、企业创智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多措并举争取项目资金,入库专项债项目13个、总投资58.5亿元,申报特别国债项目23个、总投资32.6亿元,成功争取各类财政资金19亿元。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坚持提高标准找差距,全面落实省市营商环境工作举措,企业服“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持续升级“1%工作”,助企纾困推进有力,市场主体数量、规上工业产值实现“双增长”。积极兑现各级产业扶持政策,完善“网上超市”惠企政策库,拨付涉企奖补资金3.9亿元,累计减税降费7.3亿元强化金融支持,“亩均效易贷”等创新产品,全年新增担保贷款16.7亿元、办理续贷过桥7.2亿元挂牌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推行政务服务“极简审批”改革,完成重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速度、审批方式“三极”转变,平均减少2.4个环节常态化开“纾企困、惠民生”遍访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家营地”、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企业服务“零距离”等平台作用,及时回应解决各类诉求。

这一年,我们坚持产业优先、集聚成势,发展底盘愈发稳固

主导产业加速升级。立足省市主攻方向,加快构“一首一优”融合协同发展格局。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爆发式增长“新风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首位打造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业谋划“一轴三区”产业发展布局,与深圳新能源汽车促进会、汽车电子行业协会达成合作意向行深智能柔性无人车智造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顺荣汽车部件成长为国内第二的汽车混动油箱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汽车零部件及关联生产企业59家。智能物流装备产业特色鲜明、优势彰显,发起成立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青浦圆桌会议永久举办地落户南陵,成功举办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等5次全国性峰会。与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达成10个方面全方位合作,金峰物流、动亦科技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重点部件产业链条实现全覆盖,智能分拣设备规模跃升全国首位。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柯美特智能载具、好得利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永杰铜业二期主体完工,英格瓷二期正式投产。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稳步提升,翌昌电子保护膜项目签约落户,来邦科技“长者监护系统家庭养老床位方案”入选工信部推广目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蓄势发,与省能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皖能分散式风电项目加速推进。工业“主引擎”作用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工业发展天地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建筑业稳质提效,现代“建筑之乡”成色亮眼,连续入围全省建筑业十强县。

第三产业持续向好。消费信心有效提振,成功举办首届“我爱陵”购房节、“徽动消费·乐享南陵”数字消费月等专题消费活动,发放3批次消费券、拉动消费800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积极培育本土农村电商企业,电商主体增至2404家,农村电商网销额突破17亿元。入选全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乡村振兴直播官+农产品+智慧物流”典型案例荣获全国县域农村直播电商案例优胜奖。

这一年,我们坚持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化校地合作联动,充分发挥浙大联合研究中心、南邮创新研究院作用,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完成发展咨询课题、技术研究课题3项。加快建设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开放路权支持新技术场景应用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群“地址码”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双倍增”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20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启动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打造邮谷科技创新园区,麦腾科创产业园开工建设,古麒绒材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各类省级研发创新平台5个。聚焦创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

开放合作全域铺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杭州临安区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围绕8个方面制定24项合作举措,选派161名干部赴临安区锻炼实训。深化“跨省通办”窗口建设,上线长三角服务主题地图,涉及服务场所276。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企业与高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15个。青弋江种业被认定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红宝种业跻身创建名单。积极培育外贸主体,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增长26.5%,跨境电商销售额超3亿元。

改革步伐蹄疾步稳。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1.6%改革工作成效受省通报表扬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处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58启动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统筹“一区三园”规范化管理。高质量收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5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深化总医院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示范建设,构建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以改革引领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军地协调机制全面重构

这一年,我们坚持补短强弱、协调发展,城乡融合一体深化

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始终牢记粮食安“国之大者”,找回耕地3235.2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6.5万吨。稻米大县积聚成势,发布“南陵大米”主推品种10个,全产业链价值达43.3亿元。种业大县优势凸显,编制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种业企业数占全市70%南陵早2”“化2205”优质水稻良种推广种植20万亩。菌物大县初具规模,柏升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菌物科技产业园一期顺利投产。品牌大县异彩纷呈,南陵白茶、南陵中华鳖、奎湖鳙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两品一标”产12个、“皖美农品”品4个。积极打造长三角预制菜产业园,麦金地中央厨房即将投产,三爱思调味品等项目加快建设。“一镇一业”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弋江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许镇镇连续入“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学习运“千万工程”经验,新建和美乡村中心村16个、宜居村庄162个,霭里村、池湖村入选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着力畅通“水网”“路网”,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四好农村路”241.8公里。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改厕2223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98%100%。系统推“五水共治”,完成年度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村级全覆盖。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布“南陵二十四”文化品牌,“两道三山五区”文化走廊布局全面铺开,新增省级旅游风景道、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个。培树乡村运营思维,“山水原乡”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案例。实施“百村千舍”行动计划,乡村民宿开放运营1000成功举办传统民俗灯会、高铁小城闹元宵、奎湖龙舟赛、板石岭丹桂节、长三角登山大会、迎新半程马拉松等特色节庆活动。

农民生活富裕富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动态监测帮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衔接资金产业项目19个,建“四带一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8个,带动1707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增收。深化农村改革,推广“三会四自一平台”机制,大力发展“共富匠坊”,完成“大托管”示范推广10.1万亩,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46.2万亩,动态管“三变”改革项目159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家庭农场269个。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14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经济强村标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人民城市精致精美。坚定不移推“多规合一”,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滚动实施人民城市建设项目77总投资87.1亿元。保障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G318南青线改造工程主路面贯通,S339S463养护工程如期完工,中石化南繁线管道工程、110kV工山输变电新建工程、青弋江灌区续建改造、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加速推进。着力畅通城“微循环”,完成龙池路、格里路等13条主次干道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10个地块实现净地交付,建设运营城东大货车停车场,改造小区自来水管道14.3公里、燃气管道20.1公里。充分利用城区边角地,建成人民城市驿站1个、“两级中心”3个、芜小·口袋公园7城市景观小品22个。改扩建便民停车场2处,新增充电桩244个、停车泊位3161个。加快建设团结湖快递物流文化创意基地,投入使用戏曲书房和城市阅读点4个,在全市率先开放宠物公园2个。

城市管理有力有序。聚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搭建交通、医疗等10个应用场景,上线智慧地名系统,试点建设智慧社区,完成城市生命线一期工程。深入实施城区水环境巩固提升行动,组建排水管理处,完成籍山大道海绵化改造、城东水系中段清淤工程,和顺滞水点整治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小区物业管“两落实、七整治”,“三率五化”取得新突破,启动地下空间及地下车位不动产权登记。创新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运模式,综合整治杆管线箱12000余处、背街小巷41处、骑路市场10处,文明城市指数“最干净城市”各项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建成运营玉街特色美食街区,开放苏果广场、阳光小区等夜市4个,设置便民摊点86处,有效守护城“烟火气”。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设置城市文脉特色文化墙33处,建成公民道德馆和好人大道,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加快构建。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惠民利民,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事业协同并进。接续实10+3”暖民心行动,办好44项民生实事,新增老年助餐点23个、幼儿托位836个、幼儿学位900个,新建改造健身设施40。加快打造“三公里”就业圈,新增就业1.4万人,阳光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走深,在校学生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省级考核获优秀等次。芜职院现代物流智造学院加快建设城东实验初中投入使用惠民天星托育中心正式运营,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4推进防治结合与医防融合服务,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17人,建成籍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5所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造,圆满完成30“站室联建”任务。殡葬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建成公益性公墓24座,实现镇级全覆盖。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南陵美·群艺汇”群众大合唱,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场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实施龙门桥整体修缮工程,完成千峰山皖南土墩墓群保护区问题整改。

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全力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严格开展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稽核,规范医保基金使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劳动纠纷和欠薪案件办理,连续6年获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考核A等次。妥善化“难安置”遗留问题,陵阳学府竣工交付,滨玉新村二期、戴塘三期安置房加快建设,推“房票”安置政策。健全困难人群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工作机制,完成城乡低保、特困提标,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3.2亿元。

生态环境优势彰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参加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源污染状况调查。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河长零距离”平台,奎湖入选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成营造林5.9万亩、矿山复绿5座,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疫区拔除。成立西山风景名胜区、奎湖省级湿地公园等管理办公室,全力守护生态安全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稳步推进非煤矿山重点县整治关闭矿山4家、尾矿库6座。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复审通过,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实施12345热线质效提升行动,高效回应群众关切,全年办结事项9919件。严格落实信访“五步工作法”,创新建立“六项机制”,信访总量下降10%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取得突破,大润发超市顺利开业,鑫山广场竣工交付。坚持和发展新时“枫桥经验”,完善全科网格建设工作机制,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纵深推进平安南陵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

这一年,我们坚持培树新风、提升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四下基层”,推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围绕省委“五大”要求,对照“六破六立”,培树“严新细实”优良新风,锻造“忠专实”“勤正廉”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续纠治“四风”顽疾。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招投标、工程建设、国企管理和资金奖补领域专项整治,挽回经济损失3443万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强化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应诉率达100%。科学开展乡镇赋权,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2“聚民意惠民生”建议1156件,政协提案191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持续压减。认真抓好审计整改跟踪督查,持续发挥审计“利剑”作用。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强化政务督办、效能督查,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此外“五经普”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累计清查单位1.2万户、个体经营户4.2万户。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地方志、老龄、工会、妇女、青少年、残疾人、退役军人、供销、防震减灾、气象、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回望过去的一年,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陵企事业单位、驻陵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南陵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高质量发展短板仍然较多。从质效层面看,经济体量依然偏小,工业占比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基础设施仍需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矛盾仍然存在。从要素层面看,招商引资竞争加剧,科技赋能助力有限,环境资源约束趋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域统筹能力有待加强。从作风层面看,少数单位和干部思维模式、工作能力与省“六破六立”要求还有差距,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担当精神、斗争精神、进取精神还需磨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攻坚克难。

二、2024年重点工作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攻坚之年,也是南陵厚积成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省、市、县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拥“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常委会赴南陵现场办公会部署要求,锚定“两高一进”,紧扣“市域副中心”战略定位、现代化“六个南陵”奋斗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较快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南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走好新时代南陵高质量发展新路。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有效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市下达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兴县、人才强县,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融入省市产业布局。聚焦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首位产业新定位,围绕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三大板块,加速融入省市产业版图,“一轴三区”发展布局,高标准打造“G205芜湖汽车科创工业走”。积极嵌入奇瑞集团市域产业布局,主动寻求与省内外整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合作,拓展引进重要零部件商用改装车、专用车、工业车辆特种车辆生产基地,积极打造高能级、高规格汽车工业园区。支持顺荣汽车部件、雅葆轩电子、舜富精密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更大作为。发挥许镇城北产业转移区优势,推进奎湖汽车主题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力争取新能源汽车模具、零部件压铸、热管理系统、空气悬架、电芯、车载电子等项目落地,在行业细分赛道跑出好成绩。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强化优势产业先发引领,聚焦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六大系统多点发力、延链成群,招引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进中科微至二期、同日智能等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支持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紧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铜基铝基新材料、信息与通信技术、现代农业等行业发展动向,加快推进储能设备制造、智慧托盘等项目建设,推动永杰铜业二期达产达效,力争引进光伏高效电池及组件、智能服务器、预制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抢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布局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微生物和合成生物产业。加快企业提质升级步伐,推动古麒绒材深市主板上市,鼓励金牛电气、佳福莱食品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个以上高位打造现“建筑之乡”。聚焦三次产业高效协同,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开“徽动消费·乐享南陵”数字消费月活动,办好“乐享江南韵·丰收春谷年”第二届年货节,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完善县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年网销额超19亿元、快递出港量突破2100万件,争创国家级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持续实施外贸倍增行动计划,发挥新麦跨境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推动安南罐头进出口额突破千万美元,力争全县外贸规模达2.4亿美元。

引育人才第一资源。坚持人才强县战略,实“凤还巢”工程,发展“回归经济”,推动更多在外人口返乡就业创业。持续实施“筑梦春谷”人才发展计划,开展人才系列活动,完善军政融合、柔性人才引进等引才模式推动人才集团深层次融入市场,完善紫云英人才产业园、人才社区功能,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深化与浙大、南邮、南农等高校产业研究院合作,推动核心课题研究、校地技术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等产教融合发展。力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4个、领军人才8名、高端人才85名,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400名以上。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系统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持续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处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以上,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00以上。深“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高标准厂房建设,推“工业上楼”,促进存量企业质效双升。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深化财金协同联动,开发更多政府性信贷担保产品,新增“政银担”等各类贷款17亿元以上。强化投融资赋能作用,吸引更多优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与北京万方、合肥瑞丞等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组建产业链子基金,全年完成投资不低于2亿元、撬动资金不低于30亿元。

(二)聚焦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提前布局谋项目。紧盯国家、省、市政策导向,融合发展实际需求,围绕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项目,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增发国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地方专项债券,为全县高质量赶超跨越积蓄持久动能。坚持动态更新、梯次接续原则,优化更新政府投资项目库,全力提升项目质量、数量和体量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52个、总投资275.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5.4亿元。

靶向发力引项目。聚焦首位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系统梳理行业和细分领域30强重点企业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敲门行动”,承接产业转移补齐短板弱项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中介招商、商协会招商等平台作用,委派驻外经济联络专职人员,实现产业链、载体单位招商代理合作全覆盖,组织参加商会推介活动不少于4次。

全力以赴扩投资。“项目建设日”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项目高效研判,实施重点项目“节点工单制”,压茬推进金峰物流、纽创自动化等项目建设新建小王家花园住宅项目,建成戴塘小区三期工程。加快城东公共文化中心、开发区高标准厂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青弋江灌区续建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深化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区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同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运营水平。

(三)聚焦创新引领、改革赋能,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企业创智中心,高效运营麦腾科创产业园,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在南陵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1.65亿元,兑现创业和人才奖补资金2110万元以上。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国邮研究院、长三角紫云英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持续打造全域无人化应用示范城市。开展种子前沿技术攻关,启动“一馆五库”建设,力争培育更多突破性新品种。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接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充分激发管委会内生动力,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持续争先进位。扎实开展开发区工业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有序实施“腾笼换鸟”、有力促进“凤凰涅”。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严格落实疾控体系改革任务,持续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力争县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县域就诊率提升3%以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整合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推“投、建、管、营”有序分离。支持国投集团做大做强,壮大存量资产和经营性收入规模,力争外部评级达到2A等级。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五无”为企服务理念,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跟进省市同步达到全国标杆水平。聚焦增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力,完善“首违不罚”清单,探索建立营商共享法庭。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优化重大发展事项“一事一议”机制,健全产业项目全周期协调服务体系。推进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极简”审批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实行说“不”提级管理,建立不履行承诺事项核查工作机制,强化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督查曝光,形成问题化解工作闭环。推深做实“1%工作法”,放大“五法联动”效应,运营企业服务中心,推进“纾企困、惠民生”企业遍访,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做优“企业家营地”平台,擦亮“难(南)事零(陵)忧”为企服务品牌。

推动开放共融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放大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等对外平台窗口作用,汇聚更多优质资源。强化陵临合作,落实落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点对点、线扩面,总结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改革经验和创新做法。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形成一“当场办结”跨区域通办事项。强化公共服务交流合作,实现教育、医疗、就业领域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紧抓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机遇,加强旅游产业发展互助。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行业协会、企联会、各地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先发地区形成更多资源耦合。举办智慧物流行业峰会、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等展会、峰会和投资恳谈会,打造更多开放合作平台。

(四)聚焦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围绕走“六个之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2.8万亩,实施“大托管”示范推广5万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343”行动,做好“三头三尾”增值文章。实施南陵大米品牌提升行动,扩大弋江紫云英、工山蓝莓、烟墩茶产业影响力加快菌物科技产业园二期建设,全力打造菌物大县。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两品一标”农产品10个。实施种业提升行动,加“南陵早”“南陵云谷”系列和杂交水稻繁育种基地建设,强化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打造和美乡村样板。深入实“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号工程”“基础工程”。高水平建设霭里、池湖精品示范村,构建“一城三廊五片”和美乡村体系,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6个、宜居村庄100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基本消除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空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46.5%。加快青江水厂、都塘、塘南抬水闸重建和下林都灌区续建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推进麒麟水厂二期及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项目前期。完成“四好农村路”220.6公里,建设公共交通场站2个。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一约四会”、积分兑换制度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创建县级文明村110个。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挖掘青铜文化内涵,谋划建设弋江徽商文化古道启动乌霞景区建设,丰富霭里旅游度假区、板石岭民宿集聚区等旅游资源供给。深化“南陵二十四”品牌,开展更多“一镇一品”节庆活动,谋划举办首届青铜文化节、奎湖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中国·皖美山水”系列赛等文体盛会。

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加快建立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着力提升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转移性“四项收入”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不低于70%。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98个、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育高素质农民350人次以上。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结果场景运用。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做好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五绿兴林·劝耕贷”,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不少于600万元。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坚持“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优化调整城镇开发边界,确保产业承接用地充足。聚力推动城市融通互联,完成县域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启动S457(南陵段)一级公路改建等项目建设。强化工业园区平台提标,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配电工程、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建设,实施一批园区主干道提升项目启动老城区供水改造工程,加快开发区供水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推进许镇110kV输变电项目前期,保障中石化南繁线管道工程及配套项目如期竣工。

筑造品质宜居家园。加快建设人民城市,以建设更“小而美”民生项目为导向,有机推进城市更新。启动实施17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公厕4个、芜小园·口袋公园4加快推进1588和美乐园项目,积极打造城乡融合未来新区。持续开展征收扫尾攻坚,实现12个地块全“清零”。建成城市运中心,拓展更多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县城区小区视频感知设备全覆盖完成小区物业管理“两落实、七整治”,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实施城区水环境巩固提升行动,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城区停车位综合管理,改造停车场3个,新增机动车泊位1300个以上新能源充电桩300以上。坚持“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高标准开展道路洁净行动,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打造“最干净城市”升级版。提升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五)聚焦为民惠民、暖心纾困,持续凝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更大力度促进就业稳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以提高城镇化率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拓更多优质就业岗位,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优化就业服务保障,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力争70%社区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精准帮扶,综合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

更高质量优化公共服务。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加大普惠性托育供给,新增托位数400个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0%以上。实施中小学办学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芜职院现代物流智造学院秋季开学,支持芜湖科技工程学校发展,探索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发展路径。创新医防融合服务,引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华佗社区”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向镇村推广延伸,建“智慧共享中药房”。加快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扩大“站室联建”老年群体服务面,推动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特色、高端有供给”的养老服务模式承办省老年文化艺术节,举办传统非遗灯会,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更实举措增添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接续好民生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稳步推动社保征缴扩面,做好参保人口数据动态管理分析应用,力争实现应保尽保。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探索开展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基金使用社会公示制度,切实维护基金安全。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部门救助信息互通共享,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救助效率更高、服务更优。

(六)聚焦综合治理、严守底线,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保障力

持之以恒守护生态环境。牢固树“两山”理念持续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成果。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五控”举措,力争静态空气质量全市最优。推动漳河、青弋江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确保考核断面水体稳定达标。持续做好土壤污染管控。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绿色技改项目4个,创建绿色工厂1家,鼓励发“绿色经济”“美丽经济”等“生态+”产业,全力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系统推进生态保护,落实分区管控措施,全力守护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长乐片区、奎湖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完成松材线虫疫区拔除。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以最严标准迎接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

坚定不移筑牢安全防线。全面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燃气、有限空间、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场所,突出抓好分类分级监管,确保非煤矿山重点县顺“摘帽”,维护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做实预警信号“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动大浦疏散基地指挥中心“平急两用”,严密防范应对洪涝、干旱、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居安思危防范重大风险。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以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多措并举扩充可偿债财力,兜牢兜“三保”底线。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强化专项债项目过程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能,防止和避免不必要举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新形势,稳妥“三大工程”,结合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序推动房企去库存,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久久为功抓好基层治理。深入践行“五强五访”新时代群众工作路线,用好信访“五步工作法”“六项机制”,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理念,用好12345热线“零距离”诉求感知平台,充分发挥民情摘报、民声呼应“三问”制度优势,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新型治理格局,争创一批省级以上枫桥式基层站所。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裁审衔接制度,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击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积极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实施“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有序推“五经普”登记工作,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双拥共建工作,支持驻陵部队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地方志、老龄、工会、妇女、青少年、残疾人、供销、防震减灾、气象、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让务实为民成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以政府的“用心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和市场的“活跃指数”。

(二)让实干高效成为工作常态。认真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县委对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抓落实、促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提升本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用工业互联网思维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强化横向统筹和纵向协同,推动流程优化、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三)让依法行政成为行为准则。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严格落实县政府工作规则,坚定不移推进简政放权,让有为政府更好托举有效市场。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落实依法治统,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让清正廉洁成为自觉遵循。严格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巡视成果运用,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公共资源、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强化监管、规范用权,扎牢制度笼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廉洁从政规定,勇于自我革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忘我奋斗的追求,把智慧和力量倾注到发展事业中,把辛勤和汗水挥洒在南陵大地上,持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奋力谱写新时代“强优美富”现代化“六个南陵”精彩华章!

 

 

1.“两高一进”P12023121日市委常委会赴南陵现场办公会,市委市政府对南陵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要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省内外对标县区,力争到2027年县域经济排名进入全省前20

2.“两图一单”P2):产业链全景图、产业地图和产业机会清单。

3.“项目建设日”机制(P3):采取专题会议、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建设日”活动,活动原则上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集,旨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项目推进闭环管理。

4.“节点工单制”平台(P3):通过将全县重点项目细化为节点任务,录入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等信息化平台进行督查督办,用节“定责任、定时限、定销号标准”,用工单“督进度、督问题、督事项”,逐个节点做好跟踪,逐个工单抓好落实,提升部门执行效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5.“三极”转变(P3):“极简审批”政务服务改革的目标,即审批环节向极少转变、审批速度向极快转变、审批方式向极便转变。

6.“企业家营地”P3):通过搭“政策宣传、合作交流、能力提升、助企纾困”四大阵地,邀请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商会等参加活动,为企业家打造倾听、交流、合作的平台。

7.“一首一优”P3):即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首位产业、智能物流装备优势产业。

8.“一轴三区”P4):即以G205为轴线,打造许镇“重要零部件及物流功能车产业集聚区”、县城“乘用车整车制造出口基地功能区”、奎湖“汽车主题文化旅游度假区”

9.“地址码”P5):即通用寄递地址编码,是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南陵合作的重要内容,首次实现行业内地址信息及编码体系的标准统一,致力于地址标准化、数字化建设,赋能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保障信息安全。

10.“一区三园”P6):即南陵经济开发区、籍山镇创业园、弋江辅园、许镇辅园。

11.“两品一标”P6):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2.“千万工程”P7):“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13.“五水共治”P7):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14.“南陵二十四”P7):将南陵稻作文化传统与“二十四节气”充分融合而提出的县域品牌,主要涵盖时光好住、光阴故事、节气线路等8个品牌产品体系,以品牌为核心吸引力,引领南陵农文旅产业升级发展。

15.“三会四自一平台”机制(P7):主要为规范建设管理乡村公共设施,三会”即村民议事会、项目理事会、项目监事会;“四自”即项目由群众“自选、自建、自管、自用”;“一平台”即资源整合平台。

16.“百村千舍”行动计划(P7):“十四五”期间,实施“乡约南陵·百村千舍”旅游民宿品牌建设工程。到2025年,全县拥有品牌民宿100家,品质客房1000间,旅游民宿集群3个。

17.“共富匠坊”P7):即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以家庭院落为单位,利用自己别具匠心的“智慧”,打造出来的具有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旅游、服务”等内容的“庭院+”经济模式,促进共同富裕。

18.“大托管”P7):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接受农户委托直接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或再委托给托管主体开展服务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19.“站室联建”P9):即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卫生室联合建设,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发展。

20.食品安全“两个责任”P10):即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1.“六项机制”P10):即信访工“日调度、日排查、日走访、日化解、日通报”机制、信访矛盾“溯源治理、预警防控”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信访处置明责机制、信访事项规范办理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日研判制度、重点信访问题问责等六项机制。

22.“五大”要求、“六破六立”P11):“五大”要求即省委提出“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六破六立”即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自满观念,树立走在前面、争先进位的进取意识;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守旧观念,树立破字当头、勇创新路的创新意识;破除重内轻外、自我循环的封闭观念,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破除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官本位观念,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破除碌碌无为、甘“躺平”的畏难观念,树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奋斗意识;破除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观念,树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实干意识。

23.“严新细实”P11):即将“严”的基调融入到政治“三力”提升过程中、将“新”的理念融入到干事创业生动实践中、将“细”的态度融入到服务群众各个环节中、将“实”的标准融入到改进作风具体要求中,实现政治本领、改革攻坚本领、群众工作本领、抓落实本领等四项本领大提升。

24.“一馆五库”P17):即菌物标本馆、菌种资源库、菌种活体组织库、菌种有效成分库、菌种基因库、菌种信息库。

25.“六个之路”P19):即省委提出的质量兴农之路、城乡融合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26.“三头三尾”P19):即安徽农业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

27.“一城三廊五片”P19):“一城”即县城区,“三廊”即“弋江风情”“国民公路”“江南绿岭”三条美丽乡村风景廊道,“五区”即许镇·富美湖乡、何湾·花海石林、烟墩三里·原乡体验、工山家发·城郊休闲、弋江·紫云花开五大美丽乡村特色示范区。

28.“一约四会”P20):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

29.“华佗社区”P22):即以县级公立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成员,聚合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吸收民间特色中医药力量参与,搭建官方与民间结合,以推进中医药能力建设为目标的非法人团体社区。

30.“三大工程”P24):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1.民声呼应“三问”制度(P24):即问一问“类似问题南陵有没有、同类事项化解怎么做、问题解决能否早一步”,对群众诉求较为集中的重点领域、典型问题主动查摆、举一反三,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再到提前预防问题,做到早研究、早部署、早实施。

 

分享到: